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在第三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期间的投资人经验分享论坛上,元明资本创始合伙人田源对第一财经记者等在场人士表示,港交所是在想不到的时间以及地点开辟了一个新的通道,为投资人开辟了一个退出通道。
李小加表示,之所以港交所推出这样的新政,是希望可以雪中送炭。“原来的市场允许你去上市、去拿公众的钱,是到了企业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因为企业到了这样的发展阶段,自身的风险相对偏低。然而,对于生物医药企业而言,恰恰最需要钱的时候,反而是在最初研发阶段。但新药研发这块,又恰恰是中国资本市场包括香港在内的短板,没有为此进行雪中送炭过。随着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这到了必须雪中送炭的时候了。”
耗时长、投入高、成功率低,是所有创新药物研发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九死一生”历程。但创新药物的研发,涉及到的不仅仅是资金投入,还有投资人如何退出。在美国,早期介入投资的机构,后续可以通过纳斯达克市场退出。纳斯达克基于对生物科技企业不做盈利要求的上市制度,也培育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药企,如有基因泰克、安进、健赞、Biogen等。
不过,不同于纳斯达克对生物科技企业“毫无要求”的上市门槛高,港交所还是设定了一些上市条件,包含企业要通过概念开发流程;通过第一阶段临床试验、且主管当局不反对开展第二阶段(其后阶段)临床试验;产品须进行人体测试;市值至少15亿元等等。
李小加解释称,港交所要做到雪中送炭,就意味着上市的门槛不能设定得很低,要让生物科技公司在缺资金的时候能够筹集到资金,但又因为市场对于这类公司的接纳还不够成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