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多地启动基建补短板 发改委:不带来新的产能过剩和债务问题

2018-08-16 09:01:42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下半年,响应基础设施补短板的方向,多地公布了今年下半年补短板重大项目投资计划。

地方纷纷出台补短板计划

在贵州,为进一步做好贵州省重大项目储备,促进合理有效投资,更好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8月6日,该省发展改革委主任陈少波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公共服务等领域项目谋划储备工作。

会议要求,要抢抓国家稳投资稳金融和“十三五”中期评估机遇,特别是国家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重大机遇,紧密结合贵州省实际,高质量高效率做好重大项目谋划和中央投资项目储备申报。

陈少波说,要抓紧摸清底数、掌握实情,上下联动、左右联动、集中攻坚,在铁路、公路、轨道交通、机场、水利、能源、通信、生态环保等领域谋划储备一批事关全局的基础设施补短板重大项目;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在教育、医疗卫生、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谋划储备一批有利于增进民生福祉的公共服务重大项目。

贵州省社科院研究员苟以勇对第一财经分析,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由东到西呈现了梯次推进、梯度发展的格局,在沿海地区已经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转变的同时,西部地区还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正准备向工业化中期迈进。在这个时期,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短板仍然有很多,需要加快补足这些短板。

苟义勇说,西部地区当前的短板主要是在综合交通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方面。其中交通基础设施是当前西部地区最大的短板,包括机场、公路、铁路、水利、电信、电力等方面都都有大量的欠账和短板需要加快补齐。

以公路为例,西部地区的不少乡镇到高速公路、高铁站之间的对接仍有不少欠缺。苟以勇说,像不少地方为了实现村村通公路,在地方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就采取将几个村合并的措施,或者将人口迁移到公路边的措施,来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欠账仍然很多,只要先解决好基本的基础设施短板问题,才能谈产业的发展问题。”

本月8日,湖北省政府也发布了《湖北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分工方案》(下称“方案”)。方案涵盖发展绿色产业、构建综合立体绿色交通走廊、支持绿色交易平台发展等十大战略性举措,共涉及58个重大事项,91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达到1.3万亿元。

8月3日,江西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提出,要全力以赴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持续扩大有效投资,着力推进消费升级,促进外贸平稳发展。

在河南,今年推出第一批A类重点项目1056个,总投资2.54万亿元。涵盖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基础能力建设、新型城镇化四大领域。

不止是中西部地区,即便在沿海发达地区,基础设施补短板也存在较大空间。广东省发改委7月印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重大项目2018年投资计划的通知》(下称《通知》)。该投资计划共包括农村配电网工程、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工程、交通网络工程、水利防灾减灾和水安全保障能力工程、新型人才供给体系工程等9大类18个项目计划,总投资额超过19000亿元。

其中,在轨道交通方面,广东计划在未来6年新建成19条(段)高铁、城际铁路,总投资4807.42亿元。其中,备受关注的广汕汕铁路、双龙高铁广东段,赣深铁路广东段等均将于2022年前建成,进一步加速联通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乃至泛珠地区之间的联系,扩大珠三角的经济腹地范围。

广东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说,未来要促进粤东粤西的发展,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快补足交通基础设施的短板,尤其是加快建设通往粤东、粤西的高铁,才能实现珠三角和东西两翼的合理分工,促进产业的合理梯度分配。

彭澎指出,当前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结构性问题,像一些人口稠密的发达地区,需求量大,基建的密度仍有加大的需要。比如一些大城市内部的轨道交通,目前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在地方纷纷出台措施加快基建补短板的同时, 7月17日,国家发改委重新启动了规划审批工作。7月30日,国家发改委审议通过了吉林省长春市第三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长春市第三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包含5号线、6号线、7号线、空港线、双阳线等8条线路,总长135.4公里;总投资787.32亿元。

8月14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对《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8~2023年)》作出批复,同意建设6号线、7号线、8号线及S1线等4个项目,规划期为2018至2023年。线路总长137公里,总投资约为950亿元。

补短板不会形成新的产能过剩

今年上半年,在基建投资回落的情况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创下了19年来的新低。不过,下半年,随着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的加大,基建和固投增速都有望回升。

补短板是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7月3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强调,要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增强创新力、发展新动能,打通去产能的制度梗阻,降低企业成本。

更早之前的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更好发挥财政金融政策作用,支持扩内需调结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确定围绕补短板、增后劲、惠民生推动有效投资的措施。

会议认为,激发社会活力,推动有效投资稳定增长,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巩固经济稳中向好势头、促进就业的重要举措。要有效保障在建项目资金需求。督促地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对必要的在建项目要避免资金断供、工程烂尾。

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丛亮在15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吹风会上介绍,基础设施补短板方面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第一个是有效保障在建项目资金需求。

“如果在建项目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整个在建项目就可能成为“半拉子”工程,可能损失会更大。所以我们着力解决在建项目特别是确实需要的一些在建项目的资金需求。”丛亮说,加快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和使用进度,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推动在建项目早日建成、收效,这样对于整个杠杆水平和债务水平缓解是有好处的。

其次是推进建设和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对接发展和民生需要,加强重大项目储备,重点是在补短板、强弱项、优化结构、促进转型升级等领域,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重大项目。丛亮说,比如技术领域、民生领域的一些短板,而这些领域的短板实际上跟最终需求是非常贴近的,所以既扩大了有效投资需求,也满足了消费需求,能够形成良性循环,这不会形成新的产能过剩和新的债务问题。

“要有效区别工具与任务在时间上的匹配。”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第一财经分析,积极的财政政策是用来“买”时间的,但这个时间不能太长,短期的话,一两个季度的缓冲可以接受,更长时间的话还得寄希望于民间投资的增长。

此外,进一步巩固民间投资向好势头。丛亮介绍,在铁路、民航、油气、电信等领域,将推出一批有吸引力的项目,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使民间资本能够参与进来,这也有利于降低整个政府的债务负担和债务率。

编辑:刘展超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