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例如,2017年和2018年早期,中国央行多次通过会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并结合MLF等操作来应对美联储加息;今年,随着外部风险加剧和国内经济放缓,央行此前也通过定向降准以及其他操作释放流动性。
在中国,“加息”一般是指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但同时还存在金融市场利率,该利率早前因金融去杠杆导致金融市场流动性收紧而上升。不过,中国人民银行参事盛松成此前也对记者表示,中国目前并无需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频繁地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不利于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而应尽可能保持基准利率的稳定,让银行自主选择浮动幅度和比例,自主定价,这有助于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完善金融市场定价功能,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同时也有助于银行的转型和改革,提高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新兴市场的问题在哪里?
之所以每次美元走强、外部冲击加剧时,新兴市场都会集体陷入窘境,其实与新兴市场的结构性通病有巨大联系——当美国利率处于较低水平时,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会大量借入美元,以大量信贷驱动经济增长,而这非常脆弱。同时,部分新兴市场国家也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结构性改革,更加剧了脆弱性。
国际清算银行(BIS)经济顾问与研究部门负责人申铉松此前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全球流动性就像潮水流出流进,美元弱势时,潮水就会流入(非美市场),反之则流出。这个大背景应该铭记于心。”
BIS也发现,美元和美元计价的跨境银行贷款存在负相关(强美元引发离岸美元荒)。此外,一国货币对美元贬值将打击新兴市场的实体投资动能,这都将抵消贬值对出口带来的好处。
当然,也不能将新兴市场混为一谈。像马来西亚林吉特、人民币、新加坡元等亚洲货币的波动率向来较低,今年的跌幅也较小,这些国家一般都拥有经常项目顺差比较高的特点;而如巴西、阿根廷、印尼、土耳其等,则因为经常账户、负债占GDP比重都较高,在面对外部冲击时也格外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