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官晓岚:4月27日资管新规正式落地,我们也讨论了很多,新规最重要的就是打破了刚兑,打破刚兑的好处就是工具终于有用了。这个对我们来说很重要。我们做了这么多年,过去工具的应用总体来讲还是流行性的,卖不出钱。
但未来3—5年监管形势的明确,工具时代我认为是可以到来的,我们做的这些技术可能真的可以给金融赋能,也就真的能让每个投资者、一个柜员、一个投顾可以做到千人千面。现在还很不容易做,但最大的基础在于它可以获得更多的数据,这个已经有了。
以后能做的,打个比方,下个月某个公司债到期了,现在要进行定价,打3折卖给你你敢买么,未必。但现在有一个工具评估下来是1.5折,那对方跟你说1折,你就可以买。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流程优化了,这个结果来自于海量数据,各种因子,来自于你的试算以及一系列基于公开信息的分析判断。
记者:但资管新规也把智能投顾这类产品的监管提了出来,是否说明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应运还是有很大的风险?
官晓岚:确实可能会有,但现在的应用辅助人的决策还好,因为人有直觉。高度自动化的就说不准了,高度自动化如果没有碰到过一个条件,偏偏又不能理解你的逻辑关系,可能这种还是算法引起的问题,比如熔断,所以机器人没有想过还有一个熔断的情况,可能就会傻眼出昏招。这也是我们说为什么现在的人工智能是做助手而不是取代人。
所以我们在推进技术的过程中也还是用最保守的方式来做,会给很多的阈值,比如买股票不能超过超过1%或者5%,跃进就停止工作,不能闯祸。风险检查项也会相应设置更多,慢一点也是为了把风控做好。
记者:现在的趋势是金融机构都对人工智能热情不减,就像过去券商都在搞低佣金策略,这样是否还是会出现同质化问题?大家最后拼什么能做出差异,突出重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