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今年5月,在美国加州的梅肯研究院全球会议上,全球著名金融机构高盛集团总裁大卫·所罗门曾透露,高盛的做市交易员已从高峰时的500人,锐减至今年的3人,剩下497人的工作则是被冷酷的机器人替代。这一发言随后被东西方财经媒体广泛报道,而报道的核心大多离不开AI(人工智能)攻占金融业,取代人力已是大势所趋,让失业自嘲一度成为金融圈的社交话题。
实自2016年AlphaGo完虐世界顶尖围棋高手,AI就被冠以当代最具革命性的技术,获得前所未有的关注,成为资本逐鹿的新风口。来自国际权威研究机构CB Insights数据显示,2017年AI领域的投融资总额达到152亿美元,相比2016年增长141%。其中,中国吸引了73亿美元的投资,而上一年这一数字还只有不到两位数。
此背景下,国内的金融AI自然顺势而生,也让创新一度停顿的国内金融业似乎看到了新的出口,各大机构争相试水AI。以券业为例,2017年以来,AI成为新的营销热词,过往浸淫于佣金战的各大券商纷纷推出智能投顾APP,高喊用AI对客户画像、对投资标的穿透分析,类似的概念还有智能服务、智能投研,同样方兴未艾。
追逐新技术无可厚非,但金融AI新技术到底有多大含金量?什么样的AI产品真正称得上人工智能?而这些产品又如何能为金融赋能,带来风险可控的超额收益?这些都是浮华概念之外需要回答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第一财经记者近日专访了金融技术公司——恒生电子(600570.SH)的执行总裁官晓岚。
日前,恒生电子刚刚发布了4款金融AI产品。而自2017年发布人工智能战略以来,这家金融技术公司已累计推出12款类似产品。作为公司元老级人物,官晓岚目前主要负责恒生电子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创新领域的业务拓展。
AI做的还是人能做的
记者:对比国外来看,国内金融AI发展到了一个怎样的阶段?
官晓岚:人工智能大家的差异没有那么大,各大公司都还没有提供很好的东西(产品)。我们现在也是在迎难而上,上的过程中去理解技术,遇到问题再拼命优化,不断解决,这个过程和游戏经验值一样,是不停积累的。我们现在做的就是数据的积累、问题的积累优化。
记者:诸如高盛这样技术替代人工,国内金融机构现在有可能实现么?
官晓岚:人工智能在金融行业应用并不太容易,短期内肯定做不到。但作为他们(金融机构)助手还是可以的,我认为越早使用越好,产生习惯后,技术才能帮助到你。技术也是在不断进步,今天的晓鲸(智能投资机器人)和我们元月2号推出时差距很大,现在对股票市场有基本的概念,能够回答投资者各种不同的问题,我们能保证的是,让它每一天比前一天聪明一些。
记者:那高盛是怎么做到的?
官晓岚:高盛在的美国市场与国内也不同,已经不再是一个散户市场,所以要在美国市场赚钱,不管外汇、股票都是依靠工具的。这些资产公司用人工智能技术用的非常早,只是原来大家并没有特别提出来转过来的钱靠的是什么,比如说文艺复兴(美国对冲基金)一上来就是用技术赚钱,这个技术里面用了很多人工智能的东西,类似这样的,在人工智能是有特别大突破的,目前国内很少。
记者:也就是说AI目前在金融领域并不能替代人工?
官晓岚:其实人工智能做的还是“人能做的事”,还是不能取代人,而是增强的工作,这也是现在最合适的方式。人工智能的三要素是:算法、算例和数据,缺一不可。关于算法,科学家已经做了很多东西,再提新的算法太难;算例是靠计算机;而数据,是需要海量的来支撑,以前是没有数据积累,来提供学习进步的过程。现在有了互联网,数据变大之后,基础比较理想了,人工智能才能学习起来,一天比一天聪明,技术的效果才能慢慢显现。有了足够多的数据场景,技术才能变成产品,应用于不同的金融场景。
记者:现在市面是有很多的智能投顾机器,它们做的能取代分析师么?
官晓岚:现在智能投顾做的很多工作是辅助投顾,把投顾做的很多东重复性的劳动,交给机器。在人工智能之前的自动化就能够做到一些,但它不能考虑外部影响,现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这个对投顾是有很大帮助,但严格来说,人做不了的让它来做就不行了,因为取代分析师就意味着要比分析师更聪明,目前不可能。
记者:但AlphaGo打败了李世石、柯洁以后,大家都很期待一个颠覆性的产品。那在金融上,人工智能的应用最大难度是什么?
官晓岚:这个案例启示还是比较特殊,因为它需要输入的变化数据还是有限的。但金融不同,变化太多,难度主要就是数据的不确定性。金融是“所有人都受我影响”,实时波动是会有反应的,和不同的场景直接相关的,一个动作下去所有人都被你影响,另一个人(动作)下去又影响,比围棋复杂的多,围棋总体而言还是科学系的,分析的清楚,但金融你分析了5000个维度,又可能增加到了5001个。
现在金融市场可能能做的就是比如,巴菲特说过的“别人一天读500页的研报,我一天读1000页”,但机器人一秒可以读1000页,这种情况下不仅能提高效率,还可以反应及时。所以,人工智能没有那么神,但也没大家质疑的那么差,用好了还是挺好。
工具时代
记者:所以现在的人工智能产品还是难以给金融机构带来超额的收益?
官晓岚:至少是做不到像高盛那样取代了600个交易员(注:最顶峰时600),肯定做不到,要找到一套算法能这么赚钱很难,如果都能让别人都赚钱了那干嘛不自己赚呢?
记者:现在资管新规出来了,人工智能会扮演的角色?
官晓岚:4月27日资管新规正式落地,我们也讨论了很多,新规最重要的就是打破了刚兑,打破刚兑的好处就是工具终于有用了。这个对我们来说很重要。我们做了这么多年,过去工具的应用总体来讲还是流行性的,卖不出钱。
但未来3—5年监管形势的明确,工具时代我认为是可以到来的,我们做的这些技术可能真的可以给金融赋能,也就真的能让每个投资者、一个柜员、一个投顾可以做到千人千面。现在还很不容易做,但最大的基础在于它可以获得更多的数据,这个已经有了。
以后能做的,打个比方,下个月某个公司债到期了,现在要进行定价,打3折卖给你你敢买么,未必。但现在有一个工具评估下来是1.5折,那对方跟你说1折,你就可以买。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流程优化了,这个结果来自于海量数据,各种因子,来自于你的试算以及一系列基于公开信息的分析判断。
记者:但资管新规也把智能投顾这类产品的监管提了出来,是否说明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应运还是有很大的风险?
官晓岚:确实可能会有,但现在的应用辅助人的决策还好,因为人有直觉。高度自动化的就说不准了,高度自动化如果没有碰到过一个条件,偏偏又不能理解你的逻辑关系,可能这种还是算法引起的问题,比如熔断,所以机器人没有想过还有一个熔断的情况,可能就会傻眼出昏招。这也是我们说为什么现在的人工智能是做助手而不是取代人。
所以我们在推进技术的过程中也还是用最保守的方式来做,会给很多的阈值,比如买股票不能超过超过1%或者5%,跃进就停止工作,不能闯祸。风险检查项也会相应设置更多,慢一点也是为了把风控做好。
记者:现在的趋势是金融机构都对人工智能热情不减,就像过去券商都在搞低佣金策略,这样是否还是会出现同质化问题?大家最后拼什么能做出差异,突出重围呢?
官晓岚:我们做的不大可能有同质化,因为学的数据是不一样的,各家差异很大,你给的策略和他给的策略也不会一模一样。但也不排除有人就用一套东西来打价格战,特别便宜的卖出去,机器也不学习,只是简单测评。真正应该做的是根据积累的数据不停地优化自己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技术上提升,还是有很大的差异。
人也很重要,顶尖的人才年薪是百万级的,很贵,需要很大投入,恒生研究院现在就是在不断“抢人”。今年我们在人工智能上整体就是加大投入,去年5000万,今年翻一倍。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编辑:黄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