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中国打破对进口空调压缩机的依赖,北方设了海立;南方在顺德,由万家乐与东芝成立合资压缩机厂,后来万家乐的股份转给美的,该项目变为美芝压缩机公司,并由美的控股。目前,美芝已是全球最大的空调压缩生产企业。
曾经一度,海立也是国内最大的空调压缩机企业。据刘荷清介绍,美芝压缩机依靠与美的空调上下游产业链的配合,跃升为行业第一。而海立则在专业化和国际化上,做得有声有色,至今是全球第二大空调压缩生产企业,日本松下则在全球空调压缩机市场居于第三位。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海立除了上海大本营,在江西南昌还设了小型压缩机厂,在印度也设了压缩机厂,并且跟长虹有合作在绵阳也有压缩机厂。它作为国有控股企业,从开始没有自己的压缩机技术、全部依赖日立转让,到成立国内技术中心,逐渐形成自己的技术,一直以来坚持了专业化、精准化的战略。
正是因为海立、格力都对专业化有高度一致的认识,因此双方合作紧密。当年,格力曾是海立第一大客户,海尔是海立的第二大客户。海立的压缩机向所有空调器厂供应,自己不做空调。
未来仍有合作空间
在格力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用空调企业之一后,为完善上游供应链,自己也上马了凌达压缩机。刘荷清说,格力电器旗下的凌达压缩机更多定位于大容量产品,主要生产3匹以上的空调压缩机,它在小型压缩机领域不想与现在的供应商冲突。
因此,格力与海立合作,对继续做大做强空调产业链有利,因为压缩机是空调的心脏。
之前,业内也曾有传闻称,海尔、海信也有意向买海立。但刘荷清认为,基于格力在空调业的龙头地位和巨大的产量规模,如果格力、海立联姻,将更加两全其美。
海立向来在空调压缩领域表现出色,为什么控股权要被转让呢?
据了解,海立原来在上海市轻工控股集团旗下,后来被划到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麾下。上海电气是做机械制造的,在精益制造上有很强的能力。现在,上海电气要做更大的事——发电汽轮机,相对而言,空调压缩机虽然也是精益制造,但行业延展性不是很强。所以,刘荷清认为,上海电气想放弃海立的控制权了情有可原。
海立是国内空调压缩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国际化也做得好,但近年利润不是太高。一方面因为原材料大幅涨价,另一方面前两年空调业的行情不是很好。今年,空调业突然进入新的平台期,带来了新机会,空调压缩机厂今年以来都几乎没有停产过。所以,可能大股东觉得现在状况挺好,海立的控股权又不想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