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共享单车热潮退去 “中国自行车第一镇”不相信眼泪(3)

共享单车热潮退去 “中国自行车第一镇”不相信眼泪(3)
2019-05-20 13:52:16 新华每日电讯

岂止眼前生意,更要产业未来

与之相比,同在天津的富士达则走上另一条路。在2000年左右,富士达将业务从内销调整为海外代工为主,通过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建立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年产自行车千万辆以上,成为全球最大的自行车生产制造商。

“为什么我们没有富士达这样的大企业?”有时,王庆坨人也会扪心自问。

“在于格局和眼界。王庆坨只有生意,没有产业。”张曰富的儿子张杰有自己的看法。

改革开放后,童服、炒货、纺织……王庆坨赚钱的生意,张曰富几乎都做过。这位精明的生意人,总能率先嗅到商机,过往的成功使他一直自信满满。

“上世纪90年代末,自行车已经微利了。我开始关注电动自行车,从南方买回一辆电动车,拆开仔细研究。”张曰富创办的踏浪公司,是王庆坨最大的电动车企业。

刘亚宏至今仍记得,2011年头一次到这家公司调研,踏浪产值为1.6亿元,是当地极少数在省级卫视做广告的企业。

“按这个规模和速度,十年后准能冲到10个亿!没想到被后来的爱玛、雅迪超过了。”刘亚宏现在想起来还很遗憾。

前几年,张曰富谋划企业转型,将电动车业务交由儿子张杰打理,自己专注于LED灯产业。记者见到张曰富时,他宣称最看好大农业和大健康产业,目前已投入4000万元。

“进入这两个行业的时机,现在已经成熟了。”张曰富指着座椅后面的空气净化器,不忘推广自己新研发的产品。

张杰对父亲转型思路不置可否,而对共享单车的争论,体现出父子俩对产业前景的不同看法。张杰认为,共享单车模式已被验证行不通;张曰富则认为传统自行车行业必然衰落,转而对共享单车仍有很大信心。

“不做自行车,王庆坨也不缺生意做。”张曰富的说法在王庆坨似乎很有市场,如同当年的童服、炒货一样,自行车不过也是一门生意。甚至有不少人认为,如果不是当初要求补缴税款,逼得大伙儿纷纷转行,现在王庆坨没准儿已是“中国童装第一镇”了。

显然,相比那些实实在在的产业转型升级困难,如何权衡发展方向和市场机会,仍是王庆坨自行车产业发展战略上的最大问题。

曹建芹的忧虑,还在于很难招得到高端的人才,即使人来了,也留不住。张明华则坦言,规划中的产业园迟迟批不下来,主要是没有用地指标。

十年前,在距离王庆坨六七公里的地方,辟建过一个叫“中华自行车王国”的产业园。后来,随着天津市产业发展思路的变化,自行车不再属于高新技术产业。这个立志打造自行车品牌的产业示范园区,只得改头换面更名为“京津科技谷”。

据一名业内人士透露,当初规划“中华自行车王国”,首选地就是王庆坨。由于王庆坨发展较早,地价谈不拢,才落户到相邻的汊沽港镇。王庆坨拥有近400家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企业,而进入王庆坨工业园的只有60多家。

尽管困难重重,王庆坨依旧在寻找突围的方向。这两年,武清区政府一直在帮王庆坨自行车企业,同京东和海尔等巨头牵线搭桥。刘亚宏希望王庆坨自行车产业,借力上一个台阶。他认为,传统制造业用上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经验,就会升级为先进制造业。

曹建芹正想方设法将童车引入互联网+。三合顺开发了一款微智能车——儿童需要完成设定的骑行任务,才能给电子宠物喂食。今年,她还在河北广宗县自行车风情小镇,投资4.5亿元,建设高档儿童自行车生产项目。

主做外贸订单的利雅得公司,是王庆坨境况最好自行车企业之一。从母亲手中接班的李鹏,已经在波兰投资建厂,专门制造面向荷兰和德国市场的自行车,以减少海外传统市场的比重。

“生产经营理顺后,我还要到欧洲去,寻找高端自行车产品的增长空间。”李鹏说。

在全福鞍座会议室里,一面柜子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电动车鞍座,一面柜子都是琳琅满目的自行车鞍座。全福鞍座的原材料和各项技术指标,全部对标国内排名第一的Wiggle和世界排名第一的Selle。总经理赵士文已精耕简易电动车鞍座13年,占据国内细分市场60%的份额。现在,他决定重新回到市场更广阔的自行车鞍座的行业。

“我的定位是五年做到行业前三,产量达1000万只。”很多厂商都感到行业严冬,赵士文却相信,这恰是进入的最好时机。

共享单车热潮退去 “中国自行车第一镇”不相信眼泪

(责任编辑:任宪奎 CF001)
关键词: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