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电商拯救计划
达芙妮正在实施一轮新的电商拯救计划。
4月24日,达芙妮国际证券事务负责人向经济观察报透露,目前,达芙妮的电商团队现在正在联合研发设计部门,设计研发专门针对线上的产品。“这一计划筹划于2018年下半年,2019年进入实施。”上述人士说,“消费的群体还是不一样,相较于线下消费群体,线上消费者普遍更为年轻化。”
2018年,达芙妮“其他品牌业务”营业额下降约20.6%至5.8亿港元,占其总营收的14%,电商业务包含在“其他品牌业务”中。达芙妮证券事务部负责人表示,达芙妮过去这些年中,电商业务占总营收的比例在5—10%之间。
崔丽丽认为,达芙妮的线上营收占比确实比较小,一个有可持续发展空间的消费类品牌,电商渠道和线下渠道比例不应该如此悬殊。
不过,对于依靠实体店经营起家的鞋履企业来说,转向线上并不是一件毫无挑战的事。
早在2010年之前,达芙妮就已经入驻天猫,其后和京东、好乐买、唯品会等数十家线上销售平台达成合作。但此后,达芙妮砸下了3000万人民币选择投资成立于2009年的“耀点100”,为此,达芙妮甚至关闭了京东、乐淘和好乐买等优势电商分销渠道,不幸的是,2010年5月份进入试运营的“耀点100”,两年后因资金链断裂停止了运营。“耀点100”的失败,给达芙妮的电商业务带来重大一击。直到2013年,达芙妮在其年报中才重新重视起电商的发展。不过,此时,鞋履品牌的电商竞争已经进入更加激烈的时期。
崔丽丽认为,传统时尚消费品牌在中途转向线上渠道的过程中,会存在转型上的困难,这会体现在认知、战略和人才等多个方面。“首先是看不懂电商,传统行业管理、运营的烙印太深刻,对新兴的商业渠道和商业逻辑看不明白,对于新商业形态的重要性也就无法提高到一定程度,过去很多传统的人认为电商就是把线下店的商品拿到线上进行销售,实际上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真正的全渠道销售对于不同渠道所销售的产品的定位都会有较为明显的差异,采用的传播手法、促销手段都会相应的进行调整;再者,高层管理人员看不明白电商的商业逻辑,也就不可能产生靠谱的战略,加之在现有主流市场的利润诱惑下,多数企业居安不思危,新业务也当然不会受到足够的重视和投入。”崔丽丽分析说。
近日,一代“大众鞋王”达芙妮披露了2018年业绩。这是一份看起来有点“沉重”的成绩单:营业额下降,毛利率从52.8%下降至49.9%,公司股东应占亏损额9.94亿港元。
头顶“月桂女神”光环的达芙妮如今已跌落神坛。近日,达芙妮发布的2018年全年财报显示,达芙妮继续亏损近10亿港元。值得关注的是,这已是达芙妮连续四年亏损。而在此期间,达芙妮一直以关店策略“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