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有很多生物药企,到处投融资、搞研发,最后拿不出产品来,自身造血能力不足,最后融资融不到。”在史立臣看来,和黄中国医药不同于外资企业本身有很多结构较为优化、数量相对多的在销产品,能为企业提供强大的利润支撑,能进行大量的投融资。
记者观察到,生物医药以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长周期的特点为著称,并且当前生物医药产业市场竞争激烈、纷争明显。经营范围与和黄中国医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生物药企还有信达生物、君实生物,以及同样于美国上市后又在香港上市的肿瘤创新药研发企业百济神州等。
百济神州研发管线中有多个处于不同研发阶段的自主创新在研产品,包括Zanubrutinib(BTK小分子抑制剂)、替雷丽珠单抗(PD-1抑制剂)以及Pamiparib(小分子PARP抑制剂)这三款产品。公司三项关于Zanubrutinib和替雷丽珠单抗的新药上市申请均被纳入了优先审评。在研发费用投入方面,百济神州截止2018年的研发费用要比和黄中国医药的研发投入高很多,并且其研发团队、研发水平不输和黄中国医药。
君实生物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特异性针对B和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BTLA)的重组人源化抗BTLA单克隆抗体注射液(TAB004/JS004)此前正式获批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药物临床试验,是全球首个获得临床试验批准的抗BTLA单克隆抗体注射液。去年12月,公司特瑞普利单抗(JS001)获得NMPA批准有条件上市,成为首个获批上市的,用于治疗既往接受全身系统治疗失败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的国产PD-1单抗。
信达生物也已完成IBI-318的I期临床试验首例患者给药,作为重组全人源双特异性抗体,靶向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受体(PD-1)及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的IBI-318,用于治疗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