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眼下的这一波互联网裁员、优化的风潮中,阿里巴巴大的体系仍然在对外界招聘。“主要是一些运营、市场类的岗位,都招85、88年以后出生的人了。”3月19日,一名不愿具名的阿里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
即便是这些年轻人在BAT的职位并不高,出走之后仍然能拿到两三倍的高额薪酬。据了解,在过去的三年间,即使是阿里巴巴P6岗位的运营人员,被猎头挖到某电商平台后,年收入也能提升到60万以上。
但是,这种情形很可能不再发生。
3月19日,一名猎头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一季度往往是求职的旺季。今年的岗位流动,更多是因为企业裁员被动选择的离职。“市场不像以前,随便就能翻倍的薪水跳槽,已经过了那个红利的阶段。”他说。
有增有减
进入2019年,互联网公司裁员的力度变得更大。日前,沪江教育因上市之路受挫,传出大幅裁员的消息,被裁掉的员工达到上千人。据报道,该公司总员工数在春节前最高时达到2400多人,但是截至3月6日,这一数字变成了1700多人。
与之相对应的是,该公司连年遭遇亏损。其招股说明书显示,沪江2015年以来累计亏损高达21.02亿元,而2018年前8个月营收4.36亿元,同比增长仅为27.15%,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境地。
从外部环境来看,沪江教育短期盈利也很难实现,整个在线教育亏损成为常态。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到2017年,51Talk净亏损额分别为3.27亿元、5.15亿元、5.81亿元,尚德教育净亏损额分别为3.18亿元、2.54亿元、9.19亿元。
裁员成为必然的选择。“很多创业公司在一开始并没有想好业务的发展主线,有时候是盲目扩张。一旦公司出现财务问题,这些肯定是首先被砍掉的,我觉得这段时间的裁员和人才优化,实质是在替公司挤掉泡沫。”3月19日,一名教育平台高管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关健还是在于互联网企业已经走到了盈利造血的阶段,尤其是在面对资本市场时,过去的一套故事和玩法行不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