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燃料乙醇生产原料供给堪忧 业内建议关注秸秆(3)

2018-12-19 09:15:36    经济参考报  参与评论()人

山东寿光巨能金玉米集团总经理高世军认为,从2019年开始,中国的玉米市场供求关系将是“紧平衡”,进入一个正常的由市场主导的平稳发展期。但如果国家推进以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项目,将对市场带来一定影响。

艾格农业资深分析师马文峰说,目前来看,玉米“去库存”加大,未来玉米“供不应求”的矛盾将比较突出,将带来玉米价格的上涨,这将增加燃料乙醇企业的原料成本,如果在技术和管理上不能全面升级,很有可能出现“建成即停工”的风险。

“照现在这个趋势发展,越来越多的玉米在东北本地消耗,而玉米缺口将主要出现在南方。”厦门建发物产玉米项目经理蒋俊说,这部分缺口可能需要进口来弥补,但目前我国进口玉米每年配额只有720万吨,且仅有一部分投放市场,未来的进口需求很可能会增加。

生物燃料乙醇产业“与人争粮”的声音一直存在,以玉米为原料的第一代燃料乙醇生产工艺,虽然技术成熟、成本低廉,但也有不少人士担心过度使用可能威胁粮食安全。

宜全局统筹 加大对技术升级

采访中,业内人士和专家提出以下建议:

从国家层面对燃料乙醇项目加强监管。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生物燃料乙醇可充当中国国内粮食供求的“调节器”,但为防止无序发展,带来“与人争粮”的隐患,必须从国家层面对燃料乙醇生产进行严格监管、审批。从长期看,为避免与粮食安全形成矛盾,燃料乙醇非粮化生产是发展方向。

鼓励企业进行非粮燃料乙醇项目技术升级。马文峰说,以玉米为原料的第一代燃料乙醇生产工艺,虽然技术成熟、成本低廉,但过度使用可能威胁粮食安全,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燃料乙醇企业加快技术升级,从以玉米为主要原料的燃料乙醇技术,向以秸秆等废弃物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工艺转型,进一步提升纤维素制乙醇的技术。

关键词: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