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燃料乙醇生产原料供给堪忧 业内建议关注秸秆(2)

2018-12-19 09:15:36    经济参考报  参与评论()人

据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数据统计,2015/2016年度,国内玉米产量2.24亿吨,到2018/2019年度减少至约2.16亿吨,同期的玉米总消费量由于饲料消费和工业消费量快速增加,已由1.77亿吨增加至2.62亿吨。

基层干部和业内人士表示,燃料乙醇项目是服务国家能源战略、振兴东北经济的重要举措,能够进一步改善能源消费结构、缓解石油资源短缺,低能耗、低物耗的特点符合燃料乙醇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可降低国内能源对外的依存度,减少原油的消耗,节约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保护大气环境,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

生物燃料乙醇还能进一步推动粮食转化,带动农民增收,破解农民“卖粮难”,拉动地方经济发展,解决劳动力就业,带动粮食深加工领域的深入发展,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业内担忧未来玉米供应紧张

在全球能源短缺和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人们正在寻求一条在经济上可行、资源上可持续、能同时解决能源和环境双重问题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燃料乙醇在交通去碳化中起到关键性作用,乙醇汽油与纯汽油相比,减排超过50%。2017年9月份,我国出台了《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明确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覆盖。目前,全球已有数十个国家推行燃料乙醇。2001年起,我国陆续在广西、内蒙古、山东、河南等地启动生物燃料乙醇试点。

采访中,一些业内人士和专家表示,发展燃料乙醇项目有利于提升玉米深加工能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如果发展过快、布局不合理,也存在一些隐忧,可能会加剧玉米市场供应紧张等问题。

“今年东北玉米‘临储’拍卖成交10013万吨,还剩不到8000万吨,预计明年全部拍完。”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说,“这么大的拍卖量,也不见玉米价格往下走,说明需求很旺盛。如果今后国家不对玉米燃料乙醇等玉米深加工项目进行控制,玉米市场可能很快从过剩转向短缺。”

关键词: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