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国内产业泡沫
“人工智能就是代替重复性劳动”,康夫子科技公司创始人张超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如果工作是重复性的,人工智能就可以很好地解决,如果不是,我觉得目前没有好的解决方案。”
尽管有关AI在医疗领域的最佳应用场景与商业模式还在探索中,投资者与创业者们已蜂拥而至。政策利好是一大重要原因。
2015年8月,国务院发布《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提出发展医疗健康服务大数据,构建综合健康服务应用。随后,国务院、卫计委相机发布多项政策,促进各省市政府将发展健康医疗大数据提高到战略层面。
在这些政策的刺激下,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2016 年中国人工智能+医疗市场规模达到 96.61 亿元,2017 年将超过 130 亿元,2018 年则有望达到 200 亿元。
另有数据显示,2013~2017年间,中国医疗人工智能行业共获得241笔融资。单就2017年,国内该领域融资事件就将近30起,总融资额超过18亿元。这一趋势于2018年还在持续,仅上半年就有18家公司获投,总金额超过31亿元。
在AI医疗的细分领域,2017年辅助决策类共发生17次投融资事件,仅2018年第一季度就有5起。另据艾瑞咨询《2018年大数据时代下的健康医疗行业——中国健康医疗大数据行业报告》的不完全统计,除了IBM的沃森,在中国与医院达成合作的辅助决策应用还有科大讯飞、依图、推想、羽衣甘蓝、体素科技、平安好医生等公司。
“我无法说这个行业是否有泡沫,但就像经济学中提到的,适当的通货膨胀有助于经济的发展。”张超说。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主任、肿瘤医院副院长钱朝南则在2018的一次会议上直言,“AI很热,泡沫也很多。”在他看来,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计算机专家和公司兴奋活跃,这叫“一头热”,另外一头的医疗应用与临床却是冷的,而这种模式显然不利于行业发展。
“国内AI医疗的最大困难,一是不知道方向,二是没有标准。”时占祥对《中国新闻周刊》说,AI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公共卫生、生物、医药、大健康应是四个主要方向,“现在的问题是,既无标准、也无规范、更无验证,然后大家就开始谈产业化了,AI医疗所谓的市场和需求都是臆想的。”
(《中国新闻周刊》2018年第44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IBM沃森健康部门因盈利艰难于近期裁员数百人。近年来,IBM将认知计算确定为转型方向,其中沃森是其最重要的人工智能部门,投入高达数十亿美元。 IBM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窘境并非个例
他承认了在塞班岛参与了赌博,从金立“借用”了资金,但否认了赌输100亿的说法。对金立的倒下,他站在自己的立场分析说,直接原因是资金断裂,而根本的原因是长期以来公司都在亏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