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戴森越贵越好卖的商业逻辑:高价买回的不仅是身份象征(4)

2018-10-10 11:04:54  中国经济周刊    参与评论()人

造车之旅

在家电业行业,凭借过硬的技术和精准的营销,戴森取得了成功,但在造车这个跨界新领域,戴森能复制辉煌吗?

2017年9月,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给所有员工发了一封邮件,宣布戴森已经开始研发电动汽车,团队成员已超过400人,产品将于2020年上市,未来将在这一项目上投资20亿英镑。

该消息一公布就引起外界普遍关注,但后续并没有太多消息发布。直到今年8月底,戴森注册了新商标“Digial Motor”并投资1.16 亿英镑建造了电动车测试跑道,这让戴森的造车计划再次走入大众视线。

其实,詹姆斯·戴森心中的造车梦由来已久。1990年,戴森公司开始研发气旋过滤技术,可以用在汽车废气系统中捕捉细微颗粒物。1993年,戴森公司开发了几个原型产品,并在英国的电视节目中展示,随后又开发了更成熟的技术。然而,事与愿违,当时并没有车企愿意为这项技术买单,项目不得已停掉了。

但是,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给有“造车情结”的人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梦想之旅。而且经过近20年的厉兵秣马,戴森在数字马达的研究上已经投入超过2.5亿英镑。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戴森采访发现,马达技术是戴森的发展重点,有137名工程师参与开发,并且作为最新型号的第9代数字马达已被用来驱动戴森Supersonic吹风机。2012年,戴森在新加坡的Westpark园区生产马达,全自动生产线正式投产,已经累计生产超过2000万台马达。2016年,戴森的生产效率达到了每3.6秒便有一台马达制造完毕。

此外,造车相关人员也基本到位。根据媒体报道,2016年9月,英国豪华跑车制造商阿斯顿·马丁的产品研发总监伊恩·迈纳德加入戴森,任职戴森公司全球产品开发总监。2017年1月,戴森把特斯拉的首席发言人挖来当通讯部长,而戴森的汽车首席设计师曾先后在路虎和宾利就职。

同时,戴森一直保持着私人公司的特点,股份都掌握在创始人詹姆斯·戴森手中,“我不想让其他股东扼住我的脖子,我不希望拼命赶路。”据悉,詹姆斯·戴森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一直全面控制着全产业链,从未将生产进行外包。

第四次工业革命风起云涌的时代背景下,很多科技企业、互联网企业、家电企业有机会登上新能源汽车这趟列车,戴森能否成为幸运儿还有待时间检验。

(责任编辑:任宪奎 CF001)
关键词: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