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家电巨头为何争先恐后造“芯”(4)

2018-09-18 10:29:15    中国经济周刊  参与评论()人

造“芯”是持久战

和比较激进的董明珠不同,李东生对于家电企业做芯片的做法相对保守。他坦言,设计芯片或许可以尝试,但制造芯片的话,工厂投资太大,不是一般企业所能承担。

“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造芯片,想做好芯片,除了资金、人才、技术,还得明白自己的芯片能有多大的价值,有什么用。”李东生说。

家电行业分析师梁振鹏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芯片技术领域竞争、资金门槛都很高,且技术研发力度非常大,介入这个行业的难度系数是极高的。传统制造企业进入上游半导体芯片行业,并不是盲目“砸进”巨额资金就能成功的,面临的市场风险很大。

数据显示,芯片产业的资金投入可谓是“天文数字”。

根据半导体研究机构IC Insights报告,全球半导体公司研发投入连续两年都在前十强的公司有英特尔(Intel)、高通(Qualcomm)、博通(Broadcom)、三星(Samsung)、东芝(Toshiba)、台积电(TSMC)、联发科(MediaTek)、美光(Micron)和SK海力士(SK Hynix)。它们每年投入的研发经费都是十几亿美元起步,甚至高达百亿美元。英特尔去年的研发费用达到130亿美元。在国内芯片厂商中,长江存储的投资额是240亿美元,紫光南京DRAM工厂投资额是105亿美元。

“对于家电企业来讲,布局芯片是投入巨大且极为漫长的工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平衡主营业务的稳步发展也是问题所在。考虑到芯片产业较长的回报周期,即使企业能熬过前期的高额支出,但后期情况依旧不可控,核心业务与造芯极易形成矛盾。而且高端市场几乎被欧美、日、韩等少数厂商垄断,不仅垄断了尖端技术,还垄断了市场甚至是人才,这也增加了家电企业的挑战。”梁振鹏说。

以华为为例,华为研发移动芯片长达10多年,早在2005年就研发出自己的基带,2009年推出手机芯片K9,但K9最终因种种原因失败,随后的K3V2出现兼容问题和发热问题,直到2014年推出的麒麟920芯片才成为第一颗成功的芯片。

关键词: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