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格力电器(000651)8月30日晚间公布了半年报业绩。除了晒成绩单,该公司表示,芯片正成为其重点。
无独有偶,康佳集团在5月底举行转型升级战略发布会上透露,康佳将进军半导体产业,将重点关注存储芯片、物联网器件、光电器件等。
此外,美的、TCL、长虹及创维也都无一例外地宣布将在智能制造、芯片和新能源等领域加快步伐。
芯片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为什么国内家电巨头们要争先恐后入局,它们背后的“芯”思是什么?能否成功“造芯”?
痛点和诱惑
“大家知道,芯片按大类来分有两个行业,一是制造芯片,一是半导体设计芯片。像高通就是一个半导体设计公司,它本身没有半导体制造能力,半导体制造方面又有晶元制造和后工序半导体的封装及设计最后加工。目前TCL涉足的是半导体芯片领域。”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长期以来,中国家电行业最大的痛点就是“缺芯少屏”。家电专家梁振鹏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黑白电视和早期的彩色电视时代,屏幕是电视机企业最关注的参数之一,电视芯片的地位无足轻重。
随着互联网、高清、智能电视时代的来临,电视芯片成为众多电视厂商争相竞争的关键筹码。
“芯片性能对于电视的体验至关重要。因为电视芯片主要控制电视的画质、音质、运行速度、解码功能等,尤其是 AI+电视给了行业更多的想象力,智能电视已经成为电视企业抢占市场的重要战略产品,以MCU主控芯片和图像处理芯片为例,它们就像家电的大脑,能够指挥和协调电视机各项功能。其中图像处理芯片对图像信号中的静态与动态清晰度、色彩、对比度、HDR等要素逐个优化,在用户对电视画质要求与日俱增的情况下, TCL、海尔、小米等企业纷纷加大研发力度,意在抢占市场先机。”梁振鹏对《中国经济周刊》分析。
一般的家电芯片包括MCU主控芯片、电源管理芯片、连接芯片、驱动芯片和图像处理芯片,目前中国家电企业研制的芯片中,只有电源管理芯片没有企业涉足。之所以不涉猎电源管理芯片,是因为这个市场一直是德州仪器、安森美、ADI、英飞凌、瑞萨等巨头垄断。此外,电源芯片并非家电的最核心部件,且价格便宜,不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
巨大的利润诱惑也是厂商纷纷布局的重要原因。
全球芯片巨头英特尔公司4月下旬发布了2018财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计算,英特尔第一季度净营收为160.6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147.96亿美元增长9%;净利润为44.5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29.64亿美元增长50%。
而三星电子发布财报显示,2018年一季度运营利润飙升58%,至15.6万亿韩元(约合144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营收增长19.8%,至60.6万亿韩元。其中,该公司的芯片业务运营利润达到创纪录的11.6万亿韩元,占总利润的近75%。
这就不难理解格力董事长董明珠在受访时说“哪怕投资500亿元,格力也要把芯片研究成功”。
动真格
连日来,格力电器在芯片领域动作频频。
8月14日,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格力电器注册了一家名为“珠海零边界集成电路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注册资本高达10亿元,其法定代表人为董明珠。
8月21日晚间,格力电器副总裁望靖东确认,珠海零边界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就是格力电器刚刚注册的公司,而这家公司的主营业务就是芯片设计,其中以研究高端变频驱动芯片和主机芯片为主。
8月28日,格力电器发布消息称,其自主研发的芯片已经量产,明年格力空调将率先用上自产的芯片。此外,格力芯片公司不仅要实现芯片自主化,还要走出去,扩大外销。
格力电器在芯片领域的重点是什么?对此,格力电器有关负责人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目前格力电器不方便透露究竟将重点集中在芯片制造的哪个环节。
家电分析师梁振鹏认为,在空调行业,控制变频空调的芯片,中国很难有企业做得出来,控制变频空调芯片的技术含量非常高,格力或会向这方面着力。
其实,早在格力之前,很多企业就已经动真格发力造“芯”。
2000年,海尔就成立了集成电路公司;2013年,长虹和中科院声学所联合发布中国首款复合型智能语音芯片,当时长虹方面宣称,那款芯片将应用于长虹旗下的电视、空调、厨卫、小家电等智能终端。2016年,长虹自主研发的变频MCU控制芯片获得工信部的“中国芯最具潜质奖”。
2016年,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与灿芯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美的—灿芯(中芯国际)半导体联合实验室”,灿芯的股东之一是中国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在与灿芯合作之前,美的和中芯国际联合中国家电院、清华大学就功率芯片的设计和产业化应用签订了四方战略合作意向书。
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透露,TCL已经成立半导体芯片集成电路的投资产业基金,主要投资目标是芯片设计项目。
政策层面的加码也使企业备受鼓舞。
2018年4月,工信部表示要加快推动核心技术突破,集成电路发展基金进行第二期募集,将提高对设计业的投资比例。同时,《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等也指出,将半导体产业新技术研发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并提出到2020年,集成电路产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全行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
家电产业观察人士刘步尘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认为,以格力空调业务为例,起码三年内没有企业可以挑战其“霸主”地位。但对于一家千亿规模的上市公司来说,格力也面临着产品结构过于单一的问题。因此,格力不断强调自己在智能装备、智能家电、集成电路等新产业方面需要大量研发资金,留存资金将用于生产基地建设、智慧工厂升级,如今,芯片已经成为董明珠提出的格力多元化战略新方向。
造“芯”是持久战
和比较激进的董明珠不同,李东生对于家电企业做芯片的做法相对保守。他坦言,设计芯片或许可以尝试,但制造芯片的话,工厂投资太大,不是一般企业所能承担。
“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造芯片,想做好芯片,除了资金、人才、技术,还得明白自己的芯片能有多大的价值,有什么用。”李东生说。
家电行业分析师梁振鹏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芯片技术领域竞争、资金门槛都很高,且技术研发力度非常大,介入这个行业的难度系数是极高的。传统制造企业进入上游半导体芯片行业,并不是盲目“砸进”巨额资金就能成功的,面临的市场风险很大。
数据显示,芯片产业的资金投入可谓是“天文数字”。
根据半导体研究机构IC Insights报告,全球半导体公司研发投入连续两年都在前十强的公司有英特尔(Intel)、高通(Qualcomm)、博通(Broadcom)、三星(Samsung)、东芝(Toshiba)、台积电(TSMC)、联发科(MediaTek)、美光(Micron)和SK海力士(SK Hynix)。它们每年投入的研发经费都是十几亿美元起步,甚至高达百亿美元。英特尔去年的研发费用达到130亿美元。在国内芯片厂商中,长江存储的投资额是240亿美元,紫光南京DRAM工厂投资额是105亿美元。
“对于家电企业来讲,布局芯片是投入巨大且极为漫长的工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平衡主营业务的稳步发展也是问题所在。考虑到芯片产业较长的回报周期,即使企业能熬过前期的高额支出,但后期情况依旧不可控,核心业务与造芯极易形成矛盾。而且高端市场几乎被欧美、日、韩等少数厂商垄断,不仅垄断了尖端技术,还垄断了市场甚至是人才,这也增加了家电企业的挑战。”梁振鹏说。
以华为为例,华为研发移动芯片长达10多年,早在2005年就研发出自己的基带,2009年推出手机芯片K9,但K9最终因种种原因失败,随后的K3V2出现兼容问题和发热问题,直到2014年推出的麒麟920芯片才成为第一颗成功的芯片。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像格力这样的公司规模做芯片设计毫无问题,但要覆盖整个产业链不太现实。他认为,从芯片整体的产业链来讲,如果每个环节都做,确实是很大的突破。但假如就某一个环节如芯片设计,也是可以的。
“芯片的加工生产往往只有少数大企业能够承担,生产规模很大,投入太少就很难推进。格力、腾讯这样的民营企业不一定要 All in 芯片,可以涉足与自己的产品相关的专有芯片、芯片设计以及产业链等。芯片设计公司在中国有很多,设计往往面向应用,小公司也可以做。”倪光南说。
“半导体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快速就可以成就的,而是持久战。”康佳集团总裁周彬的这句话道出了涉足芯片注定不是坦途。
格力电器(000651)8月30日晚间公布了半年报业绩。除了晒成绩单,该公司表示,芯片正成为其重点。
无独有偶,康佳集团在5月底举行转型升级战略发布会上透露,康佳将进军半导体产业,将重点关注存储芯片、物联网器件、光电器件等。
此外,美的、TCL、长虹及创维也都无一例外地宣布将在智能制造、芯片和新能源等领域加快步伐。
芯片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为什么国内家电巨头们要争先恐后入局,它们背后的“芯”思是什么?能否成功“造芯”?
痛点和诱惑
“大家知道,芯片按大类来分有两个行业,一是制造芯片,一是半导体设计芯片。像高通就是一个半导体设计公司,它本身没有半导体制造能力,半导体制造方面又有晶元制造和后工序半导体的封装及设计最后加工。目前TCL涉足的是半导体芯片领域。”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长期以来,中国家电行业最大的痛点就是“缺芯少屏”。家电专家梁振鹏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黑白电视和早期的彩色电视时代,屏幕是电视机企业最关注的参数之一,电视芯片的地位无足轻重。
随着互联网、高清、智能电视时代的来临,电视芯片成为众多电视厂商争相竞争的关键筹码。
“芯片性能对于电视的体验至关重要。因为电视芯片主要控制电视的画质、音质、运行速度、解码功能等,尤其是 AI+电视给了行业更多的想象力,智能电视已经成为电视企业抢占市场的重要战略产品,以MCU主控芯片和图像处理芯片为例,它们就像家电的大脑,能够指挥和协调电视机各项功能。其中图像处理芯片对图像信号中的静态与动态清晰度、色彩、对比度、HDR等要素逐个优化,在用户对电视画质要求与日俱增的情况下, TCL、海尔、小米等企业纷纷加大研发力度,意在抢占市场先机。”梁振鹏对《中国经济周刊》分析。
一般的家电芯片包括MCU主控芯片、电源管理芯片、连接芯片、驱动芯片和图像处理芯片,目前中国家电企业研制的芯片中,只有电源管理芯片没有企业涉足。之所以不涉猎电源管理芯片,是因为这个市场一直是德州仪器、安森美、ADI、英飞凌、瑞萨等巨头垄断。此外,电源芯片并非家电的最核心部件,且价格便宜,不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
巨大的利润诱惑也是厂商纷纷布局的重要原因。
全球芯片巨头英特尔公司4月下旬发布了2018财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计算,英特尔第一季度净营收为160.6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147.96亿美元增长9%;净利润为44.5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29.64亿美元增长50%。
而三星电子发布财报显示,2018年一季度运营利润飙升58%,至15.6万亿韩元(约合144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营收增长19.8%,至60.6万亿韩元。其中,该公司的芯片业务运营利润达到创纪录的11.6万亿韩元,占总利润的近75%。
这就不难理解格力董事长董明珠在受访时说“哪怕投资500亿元,格力也要把芯片研究成功”。
动真格
连日来,格力电器在芯片领域动作频频。
8月14日,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格力电器注册了一家名为“珠海零边界集成电路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注册资本高达10亿元,其法定代表人为董明珠。
8月21日晚间,格力电器副总裁望靖东确认,珠海零边界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就是格力电器刚刚注册的公司,而这家公司的主营业务就是芯片设计,其中以研究高端变频驱动芯片和主机芯片为主。
8月28日,格力电器发布消息称,其自主研发的芯片已经量产,明年格力空调将率先用上自产的芯片。此外,格力芯片公司不仅要实现芯片自主化,还要走出去,扩大外销。
格力电器在芯片领域的重点是什么?对此,格力电器有关负责人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目前格力电器不方便透露究竟将重点集中在芯片制造的哪个环节。
家电分析师梁振鹏认为,在空调行业,控制变频空调的芯片,中国很难有企业做得出来,控制变频空调芯片的技术含量非常高,格力或会向这方面着力。
其实,早在格力之前,很多企业就已经动真格发力造“芯”。
2000年,海尔就成立了集成电路公司;2013年,长虹和中科院声学所联合发布中国首款复合型智能语音芯片,当时长虹方面宣称,那款芯片将应用于长虹旗下的电视、空调、厨卫、小家电等智能终端。2016年,长虹自主研发的变频MCU控制芯片获得工信部的“中国芯最具潜质奖”。
2016年,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与灿芯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美的—灿芯(中芯国际)半导体联合实验室”,灿芯的股东之一是中国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在与灿芯合作之前,美的和中芯国际联合中国家电院、清华大学就功率芯片的设计和产业化应用签订了四方战略合作意向书。
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透露,TCL已经成立半导体芯片集成电路的投资产业基金,主要投资目标是芯片设计项目。
政策层面的加码也使企业备受鼓舞。
2018年4月,工信部表示要加快推动核心技术突破,集成电路发展基金进行第二期募集,将提高对设计业的投资比例。同时,《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等也指出,将半导体产业新技术研发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并提出到2020年,集成电路产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全行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
家电产业观察人士刘步尘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认为,以格力空调业务为例,起码三年内没有企业可以挑战其“霸主”地位。但对于一家千亿规模的上市公司来说,格力也面临着产品结构过于单一的问题。因此,格力不断强调自己在智能装备、智能家电、集成电路等新产业方面需要大量研发资金,留存资金将用于生产基地建设、智慧工厂升级,如今,芯片已经成为董明珠提出的格力多元化战略新方向。
造“芯”是持久战
和比较激进的董明珠不同,李东生对于家电企业做芯片的做法相对保守。他坦言,设计芯片或许可以尝试,但制造芯片的话,工厂投资太大,不是一般企业所能承担。
“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造芯片,想做好芯片,除了资金、人才、技术,还得明白自己的芯片能有多大的价值,有什么用。”李东生说。
家电行业分析师梁振鹏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芯片技术领域竞争、资金门槛都很高,且技术研发力度非常大,介入这个行业的难度系数是极高的。传统制造企业进入上游半导体芯片行业,并不是盲目“砸进”巨额资金就能成功的,面临的市场风险很大。
数据显示,芯片产业的资金投入可谓是“天文数字”。
根据半导体研究机构IC Insights报告,全球半导体公司研发投入连续两年都在前十强的公司有英特尔(Intel)、高通(Qualcomm)、博通(Broadcom)、三星(Samsung)、东芝(Toshiba)、台积电(TSMC)、联发科(MediaTek)、美光(Micron)和SK海力士(SK Hynix)。它们每年投入的研发经费都是十几亿美元起步,甚至高达百亿美元。英特尔去年的研发费用达到130亿美元。在国内芯片厂商中,长江存储的投资额是240亿美元,紫光南京DRAM工厂投资额是105亿美元。
“对于家电企业来讲,布局芯片是投入巨大且极为漫长的工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平衡主营业务的稳步发展也是问题所在。考虑到芯片产业较长的回报周期,即使企业能熬过前期的高额支出,但后期情况依旧不可控,核心业务与造芯极易形成矛盾。而且高端市场几乎被欧美、日、韩等少数厂商垄断,不仅垄断了尖端技术,还垄断了市场甚至是人才,这也增加了家电企业的挑战。”梁振鹏说。
以华为为例,华为研发移动芯片长达10多年,早在2005年就研发出自己的基带,2009年推出手机芯片K9,但K9最终因种种原因失败,随后的K3V2出现兼容问题和发热问题,直到2014年推出的麒麟920芯片才成为第一颗成功的芯片。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像格力这样的公司规模做芯片设计毫无问题,但要覆盖整个产业链不太现实。他认为,从芯片整体的产业链来讲,如果每个环节都做,确实是很大的突破。但假如就某一个环节如芯片设计,也是可以的。
“芯片的加工生产往往只有少数大企业能够承担,生产规模很大,投入太少就很难推进。格力、腾讯这样的民营企业不一定要 All in 芯片,可以涉足与自己的产品相关的专有芯片、芯片设计以及产业链等。芯片设计公司在中国有很多,设计往往面向应用,小公司也可以做。”倪光南说。
“半导体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快速就可以成就的,而是持久战。”康佳集团总裁周彬的这句话道出了涉足芯片注定不是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