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科研项目转包分包乱象该治治了
“无论怎样对科研人员‘松绑’,对科研人员的诚信建设不能‘松绑’,要让科研诚信成为科研人员心中紧绷的一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
《半月谈》近日报道,一手要项目、一手“转包”“分包”的现象,在科研领域也时有发生。当前,科研“以项目论成败”的导向使得科研人员不得不积极争项目、囤项目,干不完再分包出去;一些学阀垄断大项目,充当项目“二传手”;甚至个别科研人员在项目中“藏猫腻”,通过假分包、假外包,虚报劳务费等方式违法套取项目资金。这样的现象着实让人感叹,严肃的科研项目成了“唐僧肉”,如何能保证科研的效果。
科研项目是有明确的目标或目的,必须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限定内,依据规范完成。设立科研项目具有强烈的目标导向,就是为了出研究成果,解决现实中尚未解决的科研难题,是非常严肃、严谨的事情。
然而现实中,一些科研人员却打起科研项目经费的歪主意,把科研项目当成了生意来做,不管时间、精力、能力是否扛得起,先拿下来再说,然后再当“二传手”、分包、套取项目资金……久而久之,科研人员“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这完全背离了科研项目设立的初衷。
这些问题的出现,说明科研管理系统有较多漏洞待补齐。可是现实却一再告诉我们,如果对每个科研环节都死死地盯着,会导致科研人员亦步亦趋、不胜其烦,天天和表格、材料打交道,根本没时间专心做研究。如果对科研项目采取“无为而治”,又会导致一些科研人员钻空子、走歪门邪道,通过“捷径”轻而易举拿到科研项目和经费。
高风(化名)是国内知名的一线科学家。一天,他的团队里一名已成长为副研究员的学生找到他,说着说着就要哭了:“高老师,不然把我调去管理岗位吧,这样就不用再应付找项目找钱的事情了
近日,湖南农业大学位于浏阳市沿溪镇的浏阳教学科研综合基地,发生了一件令人尴尬不已的偷盗事件:基地刚刚熟了的“盛夏果实”——玉米棒子,被当地几名村民给盗了。 这并非普通玉米,而是学校玉米科研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