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近年来,漕河泾不断加大对世界500强、行业“隐形冠军”的引进,成为吸引外资和“隐形冠军”的强磁场,仅2017年就引入世界500强企业3家,行业龙头及“隐形冠军”10余家。目前漕河泾拥有中外高科技企业及研发、服务机构3600多家,其中81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设立有136家高科技企业。
据漕河泾发展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桂恩亮介绍,漕河泾始终将服务作为园区核心竞争力来打造,目前已探索出具有漕河泾特色的综合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比如打造全链条的“引育融”联动机制,探索跨界的引才聚才载体,形成高水准持续发展路径等。
换挡发展能级提升
为城市空间再利用提供样板
改革开放40年来,开发区作为各地经济发展的增长引擎,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眼下普遍面临着转型升级,需要从以往靠土地、原材料、劳动力等要素驱动,转向注重服务、注重软环境,在科技引领下以全产业链融合驱动发展。
近年来,漕河泾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转型,同时也积极推动原有企业转型升级。如区内一些台资电子龙头企业,原来主要从事笔记本、服务器代工业务,漕河泾积极推动这些企业转型发展服务器和云计算业务,成立“上海市-海峡两岸云计算推广中心”,使之成为海峡两岸100多家云计算企业交流合作的有效载体。
在项目引进上,漕河泾也从之前单个高新技术项目引进,开始向完善其产业链、产业群、产业网转变,并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把占有2/3比重的国内自主知识产权企业推向这些产业链、产业群、产业网的集合体当中,从而占有一席之地。此外,漕河泾还积极推动“一带一路”跨界合作,加强与沿线国家(地区)科技园区的合作。
“漕河泾已经到了换挡发展、能级提升的关键时刻。”漕河泾发展总公司母公司临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家平表示,下一步漕河泾要聚焦重点区域的开发,为上海城市空间的再利用、产业能级的再提升提供样板;加大引入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以“一网通办”推动产城融合、产金融合、产学研融合;另外,要在做大经济总量、优化经济质量、提升品牌亮度基础上追求高密度发展。
⊙记者 金苹苹 ○编辑 杨刚 2018年以来港股市场持续低迷,一路震荡下行,近期恒生指数更是创出近11个月以来的新低。面对持续震荡下行的市场,投资者情绪低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