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从增幅上来看则更加明显,北京、上海和广东海归群体净增幅分别为141%、278%和72%。
把未发生迁移的数据与发生迁移的数据进行比对发现,61%的海归群体在回国后并未发生迁移,而是更多地回到自己的家乡发展。
“经济发展快”、“国际化程度高”、“具有多元文化,包容性强”“产业基础好”为海归群体最为关注的城市要素,关注度分别为56%、38%、34%和18%。
3
四成海归1~3个月找到工作
海归群体职业发展情况数据显示,72%的海归处于就业状态,16%的海归正在求职,5%的海归正在创业。其中,创业比例男性高于女性2%。
在求职周期方面,42%的海归能够在归国一个月以内找到工作;40%的海归能够在1~3个月找到工作;需要4~6个月的占比为13%;需要6个月及以上的占比仅为5%。与2017年的调查数据相比,1个月以内找到工作的海归比例提升了10%,同时,需要6个月及以上求职时间的比例下降了6%,说明海归在国内就业市场的竞争力有一定提升。
报告指出,金融业超过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再次成为海归就业中最主要的行业领域。经营管理类/贸易销售类和计算机与互联网类岗位是男性海归的主要选择,而女性海归更多地倾向于行政与人力资源管理类/公关与市场营销类和贸易销售类岗位;就业于普通岗位的海归占比近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