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七成月入六千元以上海归就业竞争力提高

2018-08-29 09:55:42    兰州晚报  参与评论()人

某招聘网站与某智库机构联合发布了《2018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重点反映了以“90后”为主的新生代海归群体在留学前后的发展变化。与去年相比,今年调查的海归就业竞争力及薪酬均有提升,近七成海归税前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月收入在10001~20000元区间的增幅达7个百分点。

  1

  近七成有一定海外工作经验

报告显示,参与调查的海归群体超七成是在2010年以后首次出国留学,超半数人留学前处于本科阶段。女性更倾向于英国留学(占比22%),而男性则更倾向于美国留学(占比21%);超过四成以经济学和商学作为主修学科,占比达到43%。

海外实习和就业经验方面,受访海归群体中具有海外实习经验的达到六成,海归群体中近七成具有一定的海外工作经验。具有1年以上特别是3年以上海外工作经验的海归比例提升明显。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海归具有海外工作经验,海归质量不断提升。

调查还显示,大多数人没有海外创业经验,比例达84%;“有过创业经验,但没有获得显著成效或出现经济等方面的损失”比例为12%;有“创业经验,且创业获得显著成效”的比例为4%。男性数据略高于女性。

2

  海归人才主要流向京沪粤

回国原因方面,“方便与家人、朋友团聚”继续成为海归群体选择回国发展的首要原因,有67%的海归选择了这一选项;其次,“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好”以40%的比例位居第二。

数据显示,海归群体生源地占比超过5%的省市有北京、广东、山东、辽宁、江苏、河北,分别占海归群体的9%、9%、8%、7%、6%和5%。北京、上海、广东海归群体迁入数量分别占海归群体总量的12%、8%和6%。

从增幅上来看则更加明显,北京、上海和广东海归群体净增幅分别为141%、278%和72%。

把未发生迁移的数据与发生迁移的数据进行比对发现,61%的海归群体在回国后并未发生迁移,而是更多地回到自己的家乡发展。

“经济发展快”、“国际化程度高”、“具有多元文化,包容性强”“产业基础好”为海归群体最为关注的城市要素,关注度分别为56%、38%、34%和18%。

3

  四成海归1~3个月找到工作

海归群体职业发展情况数据显示,72%的海归处于就业状态,16%的海归正在求职,5%的海归正在创业。其中,创业比例男性高于女性2%。

在求职周期方面,42%的海归能够在归国一个月以内找到工作;40%的海归能够在1~3个月找到工作;需要4~6个月的占比为13%;需要6个月及以上的占比仅为5%。与2017年的调查数据相比,1个月以内找到工作的海归比例提升了10%,同时,需要6个月及以上求职时间的比例下降了6%,说明海归在国内就业市场的竞争力有一定提升。

报告指出,金融业超过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再次成为海归就业中最主要的行业领域。经营管理类/贸易销售类和计算机与互联网类岗位是男性海归的主要选择,而女性海归更多地倾向于行政与人力资源管理类/公关与市场营销类和贸易销售类岗位;就业于普通岗位的海归占比近六成。

关键词: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