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漫画丨曹一
让进口药大降价的重大创新药,为何不能进医保
◆ 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1类氟喹诺酮类抗菌药,上市9年难普惠百姓,“搞创新不如搞仿制收益高”?
◆ 我国首个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抗癌靶向新药“埃克替尼”,虽进入了2017版国家医保目录,却受部分省份医药招标采购周期与要求所限,难以进入医院
◆ 盐酸安妥沙星上市后,很快推动同类进口药降价10%-15%,但是,这款新药并没有像预计那样快速取得市场成功,而是在请求进入国家或地方医保目录的等待和煎熬中,度过了一年又一年。2017年初,新版国家医保目录公布,公司的期待再次破灭。同年底,安妥沙星的20年化合物发明专利保护已到期,这意味着,其他药企今后可以仿制该创新药。
◆ 从世界范围来看,单个创新药物的平均研发成本高达13亿元至18亿元人民币,但在中国创新药上市5年后,平均年销售额仅为0.5亿元至1.5亿元人民币,大部分新药研发经济回报甚至为负
◆ “对药企而言,一个药品进不进入医保目录,销量可能相差10倍。”为了“养活”未纳入医保的创新药,公司多年来只能靠生产一些仿制药“续命”
记者丨王正忠、张紫赟
望着厂房内一盒盒码放整齐的盐酸安妥沙星药物,58岁的王祥有些垂头丧气。9年前,这款药曾带给他无限希望,可如今却让他担心不已。
这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1类氟喹诺酮类抗菌药,也是“十一五”期间获得新药证书的16种重大新药之一。在今年初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它获得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然而,该药面市9年来,始终未能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及地方公立医疗机构基本用药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