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环保评测一票否决
今年初,工信部、商务部、科技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强调“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建立完善废旧动力电池资源化利用标准体系,推进废旧动力电池梯级利用”。
7月27日,工信部网站上公布了首批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试点的企业名单,共5家企业,分别衢州华友钴新材料有限公司、赣州市豪鹏科技有限公司、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湖南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扩张,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化条件日渐成熟的背景下,还有更多的企业想要进入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领域。
赣锋锂业(002460)旗下江西赣锋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谢绍忠是咨询者中最为积极的一位。虽然公司已经在第二批申报企业中,他还是有些懊悔地表示:“申请的太晚了,应该早点申请,其实公司早就布局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这块业务了。”还有企业关心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资质审批有没有数量限制,在得到明确的否认后还是不放心,表示“还是得尽早申请,万一批了几批以后不再审批新试点了呢?”
按照《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和《新能源汽车废旧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企业要先向省级工信委提出申报,经过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审核、专家评审和现场核查后,才能获得试点资格。
张廷介绍,首批申请企业一共9家,最终获批的只有5家。“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是一个技术门槛相对较高的行业,尤其是拆解利用环节如果没有足够的技术,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在审批上比较严格,除了要有相应的回收利用技术,专家审批过程中还采取环保一票否决,如果环保方面不达标,根本没机会。”张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