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仿制药理论上与原研药等效
原研药专利到期后,其有效成分的分子结构、剂量和理化特性都会公开。仿制药生产企业以此为核心,分析原研药的辅料成分和加工工艺。但是,辅料大部分是高分子材料,有一定分子量分布,而非单一成分,很难使用简单的含量指标检测它。
一粒药,在经过患者的消化系统时,需在适当时间崩解、溶化,释放出有效成分,再被胃肠道吸收。药品的有效成分释放如果过速,可能导致有效成分吸收太快,血清浓度峰值过高,带来副作用,且药效不够持久;如果欠速,有效成分就可能来不及完全溶出就被排出,导致药效无法发挥。要想使有效成分释放时间刚刚好,就要依靠药品使用的辅料与制作工艺,这是药企研发极为核心的资产。
仿制药省去了研发费用和慢长的研发时间,甚至上市后的推广,成本相比更低。
卫生部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北京药学会药剂专委会委员金鹏飞博士介绍,由于仿制药的原料药和辅料来源、辅料种类和配比、制备工艺等不可能和原创药完全一致,因而仿制药和原创药之间仍有可能存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的差异。
仿制药疗效有评价机制
为了进一步提高仿制药的品质,保证公众用药安全。2016年3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其中明确规定,2018年底前要完成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中2007年10月1日前批准上市的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共计289个品种的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但从目前的进度来看,这个工作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截至2018年7月10日,国家药监局也仅发布了四批共计41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规,而属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品规只有1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