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快递机器人 到底该算什么车

2018-07-12 17:24:40    北京晚报  参与评论()人

有民警称,所谓“机器人不可能主动违法,不会主动冲撞人和车辆”的说法,是否会在未来的使用过程中始终应验,这个显然没人能够保证。作为执法者,只能将所有问题想在前头:一旦它真的撞了人或车,应该用什么样的法律条文来进行处置?“即使真的在事故当中,它不承担主要责任,但是不是会承担次要乃至同等责任?如果在避险过程当中,某个检测器失灵,是否会撞击周围其他人?如果撞击的是老人孩子,出现受伤的情况,或者在事故中碰撞到一辆价值很高的机动车,造成显著的经济损失,到底该怎么来确定责任?现在都还没有清晰的规定。”

就此问题,京东方面也在记者采访时做出了表态。京东方面表示,一般来说,配送机器人不会主动与其他车辆和行人发生冲突。如果有车辆或行人主动与配送机器人发生了交通事故并产生了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京东也愿意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主体责任,通过配送机器人商业保险为事故车辆或行人争取最大的保险赔付。

“现在其实是法律滞后了。”北京沐潼律师事务所于德华律师认为,快递机器人是电力驱动,现有的法律并无针对它们这种无人驾驶类交通参与者的明确规定,“制造商显然是希望它们能够按照非机动车的标准上路,但是《道交法》中,对非机动车的定义是‘以人力或者畜力驱动,上道路行驶的交通工具,以及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其中电动自行车的国家标准是时速不超过20km/h,质量不超过40kg’,从这个标准上看,貌似也并不一定科学。”

不过于德华律师认为,快递机器人上路一旦出现事故,按照现有交通法规处理,也并不是于法无据。机器人虽然没有独立人格,但它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应该由它的研发、管理者完全承担。“也许以后会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既不把它算机动车,也不算非机动车,而是将这些快递机器人归为单独一类,明确它的法律地位。”

于德华说,科技走在了法律的前面,面对像百度无人车、京东机器人这类的新生事物,国家需要出台更加明确的法律法规来做出规定,维护公众的利益和安全,也让一线执法人员能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