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二线豪车战火烧至新能源 奇瑞捷豹路虎迎大考

2018-07-06 09:28:30    《财经》杂志  参与评论()人

2015年2月路虎揽胜极光国产版上市。首批国产车型的国产化率不足50%,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零部件仍与进口相同,但国产车型的标识为“奇瑞路虎”,且定价高于市场预期,令消费者难以接受。

事实上,主办方在新车发布会上就用“中国制造揽胜极光”代替了“奇瑞捷豹路虎揽胜极光”,“奇瑞”的品牌形象是合资公司的短板。

就在国产揽胜极光上市一个半月之后,2015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极光车型变速箱存在倒挡失灵、行驶中失速等诸多质量问题,致使国产极光出师不利,揽胜极光当年销量同比下降50%。

半个月后,奇瑞捷豹路虎联合市场营销与售后服务机构(以下简称IMSS)总裁陆逸又宣告离职。组建于2014年6月的IMSS是专为整合进口车和国产车的销售、市场、售后和品牌建设而设立的机构,旨在避免同品牌车型之间内斗。

事与愿违的是,有消息称陆逸的离职是由于合资后无法平衡协调中方和外方之间的关系。由于没能将双方利益捆绑,IMSS也难以平息进口车型与合资车型之间的业务之争,导致国产车型上市前预热不足。

奇瑞高层多次在不同场合表示,奇瑞在研发、销售等领域的话语权高于其他合资公司,奇瑞路虎捷豹在决策上采取“双签”制度,即由外方总裁和中方副总裁共同签字方能生效。

有分析认为,双签制度造成公司内部摩擦加大,高层人事频繁变动,在这期间,奇瑞内部的人士争斗也传导至合资公司,造成中方管理层剧烈变动。

也有分析认为,2015年捷豹路虎面临的困难是早期扩张过快带来的后遗症,销量大增对原有的管理配套体系产生了冲击。同时,合资公司在初期也需要过渡期来适应。

2016年起,奇瑞捷豹路虎在策略和战略上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