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燃料乙醇市场空间大 非粮化生产是发展方向

2017-09-22 15:09:02    中国证券报  参与评论()人

他表示,乙醇产能一旦投放,将是长期行为。而玉米库存消化殆尽后,后期随着国家对玉米品种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政策,出现当前高库存情况的可能性较小,这对燃料乙醇产业发展来说并非益事。此外,耕地红线形势严峻,粮食消费正在从温饱到追求品质演变,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中,粮食生产的“两区”战略使得主产区以种植优质粮食品种为主,不太可能会有大量粮食类作物用于生产燃料乙醇。因此,长期看应坚持燃料乙醇生产的非粮化。

以秸秆等废弃物为原料的第二代燃料乙醇生产工艺目前已经具备产业化示范条件,其原材料来源广泛,是未来燃料乙醇的主要发展方向。事实上,近年来燃料乙醇生产一直推行非粮化为主。

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统计,截至2015年,国内燃料乙醇由7家定点企业生产,合计产能约249万吨。这些企业大多以玉米和木薯为原料生产第1代、第1.5代乙醇,仅龙力生物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生产2代乙醇。在政策的扶持下,燃料乙醇产业快速扩产,目前在建和规划中的新增产能合计约为160万吨,且新建产能中不再有以粮食作物为原料的1代燃料乙醇,均向着以木薯和纤维素为原料的方向发展。

补贴政策方面,自2009年起对第一代燃料乙醇的补贴标准快速下降,从最高的2056元/吨降至500元/吨以下,并于2016年起正式取消;另一方面,以木薯和纤维素为原料生产的燃料乙醇补贴标准较高且比较稳定。其中,木薯乙醇的补贴额为500元/吨,纤维素乙醇的补贴额为800元/吨。广发证券指出,补贴政策的倾斜将对企业技术发展和产能扩张方向提供引导。

有能源专家指出,依靠甜高粱和木薯生产生物乙醇虽然被称之为非粮乙醇,但这些原料也是用耕地生产,真正的非粮原料应是秸秆和木材等纤维素。但目前纤维素乙醇生产成本相对偏高,技术路线尚待成熟。第二代技术的原料秸秆作物收集难度大、收购成本高等问题一直未能解决;农业生产的季节性也给材料供应带来了难题,纤维素原料的运输半径也受到限制。纤维素乙醇的大规模生产仍需解决这些原料、技术、成本方面的问题。

周大地表示,目前来看要在两三年之内保质保量地实现方案提出的目标,任务艰巨。生物燃料乙醇未来要大规模推广,需要几个条件:一是生产能力能否建设好,纤维素制乙醇的技术上需要进一步提升;二是要建立一个符合标准、高质量的质量保障体系,乙醇混合进汽油,如果含水量、成分变化太大,会直接影响汽油质量,对汽车造成损害;三是燃料乙醇的价格、税收体系等方面需要尽快完善。

《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近日发布,引发各方关注。方案提出,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基本实现全覆盖。

业内人士表示,要实现上述目标,燃料乙醇的需求缺口目前达到1000万吨,市场空间巨大。同时,燃料乙醇推广对玉米去库存及环境保护意义重大。从长期看,为避免与粮食安全形成矛盾,燃料乙醇非粮化生产是发展方向。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