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没看教材即成名师 “包装名师”泡沫有多大

2017-09-22 12:04:02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近期,新东方教培师传授“包装名师”技巧的内部训话被曝光,引发热议。

虚增教学经验司空见惯,伪造证书不多见

“不虚增教学经验,家长就会不信任,也不会报班,新老师就带不了课。”曾在某大型培训机构任职的范茜(化名)认为,虚增教学经验、随意使用“名师”名头,这类做法在业内司空见惯。“当我还是‘小白’的时候,给我的名头就是某高端课程教学‘名师’,可当时我还没看到教材呢。”

一家培训机构创办人袁强(化名)告诉半月谈记者,正规的培训机构很少在公开场合去吹嘘有多少“名师”,但老师在授课时虚假包装确实很常见。袁强说,把课备好、教好只是培训机构老师的基本功,由于需要靠家长口碑宣传带来新生,“老师还需要学会自我营销和对学校品牌的推广”。

“请在校大学生作为兼职老师很普遍。”在安徽马鞍山一家培训机构任职的谷苏苏说,只有具备一定资质和经济实力的培训机构,才会去建立专职的教师队伍,而当地中小培训机构都是以聘请兼职老师为主。

不同于虚增教学经验在业内司空见惯,谎报学历证书、奖优证书等现象相对比较少见。“学历造假很难做到,因为一些家长会查得到。”范茜说,培训机构教师所获的证书属于硬件,很难造假,家长在招聘平台上也能搜索到老师简历。

口碑才是生命力,过度包装越来越不管用

“会向高年级家长请教哪个培训机构、哪个老师比较好,了解这些信息后,再把小孩送过去。”南京市民刘女士告诉半月谈记者,她最看重的还是熟人的推荐。

曾在上海精锐教育任职的王靖告诉记者,一般家长是先看教师的资格证,试听一节课后,家长和小孩都感觉不错再签约。

“有的家长是看校内成绩,有的是看竞赛成绩,有的是看培训机构组织的考试成绩。”范茜说,家长们报班后,会再去根据“当下即时的反应”决定是否续报或中途换班。一些家长还从实际应用能力来判断培训效果,“小孩上了英语培训班后,开始喜欢看英语原版书,表现得很自信,一些家长也会很满足”。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