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对于大多数出版社来说,5折是图书盈利的底线。如果折扣过低,就会出现“卖一本亏一本”的状况。记者了解到,“拼折扣”现象还催生了一种小型“限价公司”。
某出版社营销人员向记者透露,一些小书商会趁电商搞活动时利用折扣和满减活动,批量低价购书囤积起来,等活动期过了加价卖出,价格仍比市场价低。于是,“限价公司”就出现了,假如一本书出版社限价不得低于6折出售,那么“限价公司”就会通过计算机技术找出网络中低于6折的网店,为了维护公平交易,出版社会向该网店发函要求更改价格。这样的做法虽有些效果,但对于出版社来说,每年又会增加一笔额外的开支。
其实,“价格战”并不是新鲜事。许多国家都有探讨,法国1981年颁布的关于图书价格的法律规定,零售商必须以出版商或进口商制定价格的95%至100%向公众出售书籍。早在2010年,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中国新华书店协会曾尝试联合制订我国图书出版发行行业的第一部行业规范——《图书公平交易规则》,这则“限价令”规定出版一年内的新书,进入零售市场时,须按图书标定实价销售,新书网售不得低于8.5折。
2010年本报曾刊发多篇报道关注该规则的制订与实施情况,9年过去了,因《图书公平交易规则》是一个行业自律规则,不具备法律效力,并未正式出台。“高定价、低折扣”也随即成了一个悬置长达十年的图书业难题。
4.应对方案:理性看待,积极作为
业内专家指出,一看到“新书平均定价涨到68.5元”的新闻,就立即得出“书价飞涨”或“阅读划出收入门槛”的结论,是略显简单粗暴的,对于书价上涨,既要理性看待,也要积极应对——
首先,对因成本上涨导致的“实高”,应当予以理解。除新书和老书的价格要区别对待之外,由于电商折扣的存在,书籍定价走高,人们的买书成本却不一定大幅增加。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柳斌杰认为,出版业应当不断采用新技术、新设施,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发展生产力,解决由成本上涨造成的书价上涨。新书定价的提高有利于新书市场“优胜劣汰”,目前中国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质量上升、数量下降”。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2.25%至2.5%的水平。这是美联储今年以来第四次加息,符合市场普遍预期。此外,美联储官员预计2019年将加息2次,少于9月份预测的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