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贷款增速达12.6% 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升(2)

2019-01-18 11:20:54  新华社    参与评论()人

政策引导 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内生动力增强

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力度的加大,离不开政策的积极引导。

“民营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世界性难题,必须有政府的引导和监管的推动才能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山东银保监局党委书记王俊寿表示。

2018年,面对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的内外部形势,人民银行通过四次定向降准、增量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等政策工具向市场注入流动性。2019年初,央行宣布全面降准。

在去杠杆、严监管背景下,面对银行机构风险偏好有所下降的情况,银保监会采取调整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指导银行健全内部激励机制、优化小微金融服务监管考核办法等举措,提升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

“我们引导银行摒弃唯抵押论和唯担保论的传统经营理念,把支持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的质效,与市场准入、不良容忍、现场检查频率和监管评级评估等挂钩,对转嫁成本、搭售产品、任意提高审贷门槛等行为,严查重处。”王俊寿说。

政策引导下,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作为、挖掘潜力。2018年商业银行累计处置和核销不良贷款近2万亿元,从而腾出更多空间服务实体经济。一些银行通过降低内部转移定价、落实尽职免责、绩效考核倾斜等方式激发业务人员积极性。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以往的风控和成本等“痛点”正在逐步解决。应收账款、代发工资,纳税、结算流水等数据越来越多地被作为授信依据,全新的信贷模式给小微企业带来更多融资机会。

“小微企业风险大是客观的,但只要有好的产品、倾斜的资源,我们一线非常愿意去尝试、推广。”农行广东顺德分行副行长马红樱表示。

关键词: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