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税收增幅为何出现“前高后低”特点?

2018-12-17 09:54:38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统计显示,今年我国税收收入增幅出现了明显的“前高后低”特点,增幅逐步下降,反映出减税政策取得了突出成效。当前,虽然减税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但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有必要进一步实施减税降费,更好地为企业降负、优化营商环境。社会期待更具精准性、实效性的减税降费措施尽快出台,让企业降成本更“解渴”,为高质量发展添活力、增动力。

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减税降费近年来持续推进。不过,一直有观点认为减税效果不佳,甚至是“越减越多”。国家税务总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这种看法并不符合实际。统计显示,今年我国税收收入增幅出现了明显的“前高后低”特点,增幅逐步下降,反映出减税政策取得了突出成效。

“越减越多”这种看法之所以有“市场”,一方面是因为今年前几个月,税收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另一方面是虽然实施了减税政策,一些企业仍觉得税负有所上升,以至于感觉是“假减税”。其实,评价减税政策效果,应该放在较长时间段来考察。前11个月,全国税务部门组织税收收入(扣除出口退税)比上年同期增长9.5%,其中前4个月增长16.8%,5月份至11月份增幅则回落到4.7%,比前4个月低了12.1个百分点。这说明,仅凭前几个月税收增速得出“越减越多”的结论,有点操之过急。

那么,税收收入增幅为何“前高后低”呢?这是因为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地和见效有一个过程。3月份全国人大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规模超万亿元的减税降费措施。其后,相关部门出台具体政策文件并实施。比如,降低增值税税率、增值税留抵税额退税、统一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等深化增值税改革政策,就是在5月1日后实施的,个税改革则从10月1日起实施。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