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国投:以改革之策放大资本之力(3)

2018-12-17 09:48:20    光明日报  参与评论()人

一流的投资公司,离不开一流的投资手段。国投运用兼并、收购、转让、置换等多种手段,积极撬动社会资本,切实提高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能力。2017年7月,深圳华大基因公司在深交所上市;2018年5月,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公司“登陆”创业板。这些高新企业快速发展的背后,都少不了国投旗下各类基金的身影。收购安信证券57%的股份,基本完成了除银行外的金融全牌照布局;并购英国红石能源及印尼万丹火电项目股权,实现了电力板块海外业务零的突破。截至目前,国投80%的项目是投资主体多元化企业,通过混合所有制实现了国有资本的引导作用。

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蜕变

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重要一环。作为首批改革试点企业之一,国投交出了亮丽的转型成绩单。

过去,国投的决策权多集中在总部,对子公司管得过多过细。对此,国投实施充分授权改革,将选人用人权、自主经营权、薪酬分配权等“能放则放”。同时注重发挥资本纽带作用,做实子公司董事会,由他们对决策终身负责。

“过去,很多投资项目的审批决策权都在总部,有时一个流程就得走一个月。现在,原本由总部决策的70个事项授权给了子公司董事会,我们的权利和责任重了,依赖心理也弱了,决策速度大幅提升。”国投电力负责人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国投确立了“小总部、大产业”的发展原则,管理层级一直保持在三级以内,总部部门由14个减少至9个,管理人员控制在仅230人左右。同时着重提升资源配置能力和资本运作能力,对所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行使股东权利,全面落实国有资本经营责任。

投之大者,为国为民。国投以先进制造业基金、京津冀协同发展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肩负起布局国计民生的重任。截至目前,国投管理的基金规模超过1600亿元,并持续发挥着资金放大和导向功能:企业拿出一块钱,最终在项目上体现为20倍的放大效应,实现了对产业的引导作用。

“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国投将沿着这样的路径和方向不断改革,把服务国家战略作为公司的首要目标,在重要领域和关键行业发挥国有企业的骨干作用。”王会生指出。

(本报记者 温源)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