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掠夺性经营威胁草原保护红线

2018-12-11 13:36:31    经济参考报  参与评论()人

草牧场的承租方进行掠夺性经营或过度打草、私挖滥采野生药材和植物破坏草场、人口多草场少的矛盾在一些牧区日益突出、牧民减畜转产面临诸多困境……《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呼伦贝尔等地牧区了解到,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牧民补贴和草原生态保护的力度,效果日益显现,但近几十年来牧区人口过快增长、牲畜头数随之增加,远超出草原自然承载力,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草原退化沙化。一些地区还出现流转草牧场无序放牧、打草过度,违法采挖碾压草原,有效监管缺技术、少人员等新问题。

流转草场超载过牧违规打草乱象难除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内蒙古一些牧区采访了解到,草牧场承包经营权流转规模日益增大,流转对象日趋多元,一些草牧场被转包出租后,承包或承租方进行掠夺性经营,对草原生态造成破坏。

草原监管部门每年都下大力气对破坏草原生态的行为进行打击整治,但此类现象分散、隐蔽,难以根除。比如,用于放牧的草场转包出租费用为每年每亩5元至10元,一些承包或承租方为了获取短期效益而超载过牧,不进行必要的保护与建设,加剧了草原退化。

太仆寺旗一些干部反映,多数牧民基本能做到草畜平衡,然而相邻省份的一些养羊户把牛羊赶到当地放养,给牧民一定经济补偿,导致部分草原被过度利用长势欠佳。这些行为流动性和隐蔽性较强,不易及时发现处置。

记者采访了解到,锡林郭勒盟有近4000万亩草原适合打草,多数牧民爱惜草原,能做到规范、适度打草,但少数承包或承租他人草场的经营者为了牟取高额利润就会过度打草,特别是前几年干旱造成牧草相对短缺、价格较高,“竭泽而渔”式的打草现象尤为严重。一些地方草籽尚未成熟就急忙打草,或者“搂干拔尽”不留草根和草籽带,对草原生态造成了很大破坏。有关部门虽然采取监管措施,但因草场分散,很难及时发现处理。

1234...7全文 7 下一页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