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11月27日,市场监管总局、证监会“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抽查启动仪式在市场监管总局举行。《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此次在国家部委之间展开的联合抽查监管工作尚属首次,为全面推开联合监管作了有益尝试。
两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展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是减轻企业负担的重要举措。
启动仪式上,市场监管总局信用监管司和证监会私募部负责同志共同通过随机摇号方式产生了260户私募基金。这标志着此次市场监管总局和证监会联合开展的“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正式启动。
据介绍,抽查检查结果将统一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防范各类市场风险是政府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此次针对私募基金领域开展“双随机”定向抽查,是为了加大对违法行为的震慑力度,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是为了从部委层面探索开展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下一步部署全面实施积累经验。
今年私募行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来自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底,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4255家,已备案私募基金74337只,管理基金规模12.80万亿元,私募基金管理人员工总人数24.61万人。
数据同时显示,截至9月底,已备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35833只,基金规模2.39万亿元;私募股权投资基金26536只,基金规模7.52万亿元,其他私募投资基金5795只,规模2.07万亿元。
随着私募基金行业的发展壮大,出现问题也在所难免。根据证监会此前通报,今年上半年,证监会组织对453家私募机构开展了专项检查。
从检查结果看,私募行业整体守法合规意识有所提高,但是一些私募机构仍然存在违规问题。
据证监会介绍,本次检查发现139家私募机构存在违法违规问题,包括涉嫌非法集资、挪用基金财产、从事损害基金财产和投资者利益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存在公开宣传推介、向非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未履行投资者风险评估程序、未对私募基金进行风险评级、承诺保本保收益等违规募集行为;存在开展“资金池”业务、证券类结构化基金不符合杠杆率要求、未按基金合同约定进行信息披露、未按规定保管基金相关材料、基金合同约定不托管但未在基金合同中明确基金财产安全保障措施等违规运作行为;存在私募基金未按规定备案、登记备案信息更新不及时不准确、证券类私募基金从业人员未取得基金从业资格、证券类私募基金委托个人提供投资建议、不配合监管检查等其他违规行为;内控不健全、兼营与私募基金无关业务等不规范问题。
而针对专项检查发现的问题,根据违法违规行为的具体情形,证监会依法采取了处理措施:对126家存在资金募集、投资运作等违规问题的私募机构采取行政监管措施;对5家存在从事损害基金财产和投资者利益等严重违规行为的私募机构立案稽查,并先行采取行政监管措施;将6家机构涉嫌违法犯罪线索通报地方政府或移送公安部门,并对其中2家机构采取行政监管措施,1家立案稽查。(本报记者 朱宝琛)
为加快向社会资本放开配售电业务,两年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分三批在全国范围内批复了320个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 改革试点两年来,基本实现地级以上城市全覆盖,但仍存在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