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上市公司的股价是存在比价效应的,在其他上市公司股价下跌的背景下,停牌的上市公司复牌后,补跌往往变得不可避免。如果把停复牌制度作为避免公司股价下跌的‘挡箭牌’,往往会积累个股风险。”业内专家分析,借助于停牌规避股价下跌带来的风险,成功的案例很少见。例如,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中出现千股停牌,但复牌的个股亦纷纷补跌。
证监会上市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一般来说上市公司停牌主要为了保证信批公平与提示重大风险等。然而,在A股市场中停复牌的功能不断被“加码”:防范内幕交易、信息保密、发行锁价甚至是规避下跌……“既增加了市场交易阻力,也弱化了市场的流动性”。
该负责人说,随着资本市场并购重组等制度的改革,优化了市场化定价和调价机制、简化了重组预案的披露内容,为治理停牌乱象、升级停牌制度打下基础。停牌制度的完善,坚持了资本市场市场化改革,切实保障了投资者的交易权,同时也为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奠定了基础。
11月21日晚间,沪深交易所先后发布上市公司停复牌业务指引(征求意见稿),并向市场公开征求意见,从减少停牌情形、缩短停牌时限、强化分阶段披露要求、完善停复牌监管等方面,对上市公司停复牌业务予以重点规范
证监会11月6日晚发文,完善上市公司停复牌制度,明确了上市公司股票停复牌的基本原则,对停牌期限、信息披露、配套机制都做了规范,以后上市公司再也不能随意、长期任性停牌了。
随着一系列针对A股停复牌制度的政策出台,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近期筹划重大事项时选择披露公告但并不停牌,“重大事项信披”与“停牌”这对曾经密不可分的伙伴似乎正在分道扬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