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市场最近比较担心创业板部分上市公司商誉减值的风险,因为商誉减值可能会在年报上影响到一些上市公司的业绩。商誉的问题主要是在并购重组的时候会发生,如果并购的企业经营现象出现了下降,那么可能会出现商誉减值。
为了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来做大做强,提升并购重组市场化水平,监管层将IPO被否企业筹划重组上市的间隔期从三年缩短为六个月,并且支持上市公司在并购重组中定向发行可转债作为支付工具。11月16日,证监会发布了针对商誉减值的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八号文件,从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商誉减值事项的审计和商誉减值事项相关的评估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体现了监管层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宽严并济的原则。
商誉是发生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之时,并购方支付的价格超过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它反映了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的持续经营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可以说每一个并购之后都会产生商誉。
据统计,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A股上市公司商誉达到1.45万亿元,同比增长15.18%,环比增长4.05%,首度突破1.4万亿元。2015年和2016年是上市公司商誉大幅上升的阶段,因为这两年是A股上市公司并购潮发生的时间段。
当商誉占比越来越高的时候,就可能会面临商誉的减值。一旦被收购的公司业绩出现下滑,就可能造成公司收购方要在当年年报中体现商誉减值,那么就有可能大幅降低公司的盈利,甚至可能导致亏损,这可能会给市场带来一定的风险。
商誉减值一般是在中报和年报中计提,所以对于2018年年报的商誉减值问题值得投资者关注。这次新规已经明确,对企业合并产生的商誉,公司应当至少在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这就意味着上市公司已经进入了减值测试季,可能会影响到2018年的年报业绩。
商誉减值的风险主要是由于被收购方的业绩低于预期,或者是出现业绩下滑可能会影响到商誉的价值,从而需要进行减值。新规的下发对上市公司防范商誉减值风险起到一定的提前预警的作用,也会引起更多投资者的关注。
从板块来看,创业板无疑是商誉减持的高发领域。从商誉占净资产比例来看,创业板占比最高,2018年三季度末占比18.6%,并且商誉减值的风险已经在2017年创业板公司中集中爆发。
2017年四季度企业的创业板盈利受到商誉减值影响最大,商誉减值占净利润的比为13.3%。2014年到2015年,并购重组是创业板很多公司做的一种外延式的扩张,对当时企业的盈利增长起到了比较大的提升作用,现在却产生了商誉减值的风险。
从行业分布来看,按申万一级行业分类,传媒、医药生物和计算机等三个行业的商誉值均在1000亿元以上,这三个行业也是过去几年并购重组大量发生的三个行业,发生并购重组潮就会产生比较高的商誉价值。很明显,传媒医药生物和计算机等三个行业多是一些中小创的企业,所以发生的并购重组也比较多。
对于商誉减值的风险,投资者要认真的去甄别,特别是对一些可能会发生大幅商誉减值的中小创公司,还是要保持一定的警惕。值得注意的是,商誉减值的风险一方面已经反映在过去两年创业板大跌的价格之中,所以它的影响应该说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反映。另一方面一些公司2017年已经计提了大量的减值准备,所以往后看的话,商誉减值对于创业板股价的边际影响在减小。
从价值投资的角度来看,现在A股市场已经跌出了价值,很多个股的估值已经跌到了历史最低位置,在投资上具备了长期投资的吸引力。当然个股的估值分化也比较严重,一些绩优股估值上已经具备了吸引力,但是也有一些绩差股、题材股的估值仍然高高在上,这影响到了市场整体的表现。
现在要重新提倡价值投资,抓住价值投资的机会,对于一些绩差股和题材股还是要继续远离。虽然最近减少了对于交易中不必要的干预,一些低价股、题材股重新地活跃,但是蓝筹股的机会即将来临。四季度后半段,通过做多蓝筹股来提升净值是很多机构的选择。现在市场的下跌充分地释放了风险,甚至已经过度反映了风险,而很多机构的仓位已经减得比较低,在这个时候加仓空间是比较大的。
(作者系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
2015年-2016年,资本市场的并购达到高峰,上市公司并购风起云涌之时,A股商誉大山也越磊越高。但三年过后,彼时华丽的业绩承诺变成了未能兑现的“空头支票”,商誉减值的“地雷”开始引爆
近年来,“商誉”一词不断在投资圈受到热议,一面是A股商誉总额极速增长,饱受争议;一面则是众多并购案例中,部分企业业绩承诺、期内经营未达标等因素导致商誉减值,对上市公司利润造成巨大影响
随着社会公众个人财富的增加,投资理财俨然已成为公众财产保值增值的主要方式。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带来金融理财产品的日益复杂化,导致投资理财的风险不断释放,因而投资理财引发的纠纷也日益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