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市场运行自有它的逻辑。股票市场是对未来的预期,股票市场的这种反应,说明市场对这一政策目标有所担心。市场的逻辑是,根据成本来选择对未来的投资。不管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在市场上生存,首先要对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如果预期的收益大于成本,企业有利可图,自然是愿意投资的。我们想,如果民营企业面对着三个项目,每个项目的收益率分别是20%、10%和5%,而市场的平均回报率是10%。如果融资成本超过20%,那么,这三个项目就都不会出现资本投入,因为成本高于收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适当降低成本,使得融资成本降到10%,那么,民营企业就愿意将其中的两个项目上马。金融服务的目标是降低融资成本,如果适度降低成本,则投资需求上升,市场就不会对此作出相反的反应。但这个看法有两个问题:第一,如果我们的金融服务质量大幅提升,按照政策目标的要求扩大了资金供给规模,把融资成本降低到了5%以下,那么,民营企业面对如此之低的融资成本,愿意把三个项目都上马,而这第三个项目的收益率却低于市场平均回报率。这就意味着,社会经济资源要从其他可以取得平均回报率的用途上转移到这第三个项目上来,这种转移会降低资源的使用效率,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第二,预期收益是民营企业家们的主观收益,也就是说,这是他们面对未来所做的利润判断,如果企业家个人对未来信心不足,认为投资风险较高,那么,融资成本的降低使他们发现去冒风险的成本下降了,这或许会激励企业家更多从事那些有风险的项目。总结一下,股票市场的担心是,这种对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便利的政策,如果超过了限度,或者会带来经济资源的浪费,或者会加大市场本身的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金融当局恐怕不容易正好把政策执行在最优限度上。而无论是造成社会资源浪费还是加大市场风险,最后都可能会给银行资金的收回带来困难,股票市场的状况是人们对各种信息条件下未来前景的看法,银行类股票下跌正是反映了这样一种担心。
日前,民营企业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为民营企业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我国,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多互为主体。工信部是推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主管部门。围绕座谈会相关内容,工信部部长苗圩4日接受了记者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