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民企融资难、融资贵,改善金融服务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2018-11-13 18:08:59    澎湃新闻  参与评论()人
近日,就金融部门如何解决民企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针对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中存在的难点和角点问题,在五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是‘稳’,稳融资、稳信心、稳预期。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相关部门发文,提出多方面具体措施。二是‘改’,改革完善金融机构监管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把业绩考核与支持民营经济挂钩。三是‘拓’,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充分调动信贷、债券、股权、理财、信托、保险等各类金融资源。四是‘腾’,加大不良资产处置,盘活信贷存量,腾出更多资金支持民营企业。五是‘降’,多措并举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当被问及会不会设定具体的政策目标时,郭主席回答:“初步考虑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要实现‘一二五’的目标,即在新增的公司类贷款中,大型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不低于三分之一,中小型银行不低于三分之二,争取三年以后,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占新增公司类贷款的比例不低于50%。”

金融服务是货币输血功能的体现。我们可以把经济想象成一个人体:实体经济是筋肉,制度框架是骨骼,货币就是血液。所谓“金融服务中存在的难点和角点问题”,无非是说,在供应筋肉血液时,金融作为货币这种血液的输送血管出现了问题,供应给有些筋肉的血管出现了壅塞。郭主席提到的这五个方面,都是在解决壅塞问题。所谓“稳融资、稳信心、稳预期”,就是确保血管畅通,不至于使身体的局部或整体出现大的问题,确保人体循环正常。后面的“改、拓、腾、降”,都是在清除血管中导致壅塞问题的那些障碍。这样看来,郭主席这番讲话的初衷意在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降低其融资成本。但出人意料的是,银行类股票的反应却有些反常。11月9日,沪深股市银行指数下跌3.15%,零售银行招商银行下跌4.75%,建行、工行、农行下跌3%-4%。那么,政策初衷与市场反应为何有如此反差呢?

市场运行自有它的逻辑。股票市场是对未来的预期,股票市场的这种反应,说明市场对这一政策目标有所担心。市场的逻辑是,根据成本来选择对未来的投资。不管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在市场上生存,首先要对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如果预期的收益大于成本,企业有利可图,自然是愿意投资的。我们想,如果民营企业面对着三个项目,每个项目的收益率分别是20%、10%和5%,而市场的平均回报率是10%。如果融资成本超过20%,那么,这三个项目就都不会出现资本投入,因为成本高于收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适当降低成本,使得融资成本降到10%,那么,民营企业就愿意将其中的两个项目上马。金融服务的目标是降低融资成本,如果适度降低成本,则投资需求上升,市场就不会对此作出相反的反应。但这个看法有两个问题:第一,如果我们的金融服务质量大幅提升,按照政策目标的要求扩大了资金供给规模,把融资成本降低到了5%以下,那么,民营企业面对如此之低的融资成本,愿意把三个项目都上马,而这第三个项目的收益率却低于市场平均回报率。这就意味着,社会经济资源要从其他可以取得平均回报率的用途上转移到这第三个项目上来,这种转移会降低资源的使用效率,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第二,预期收益是民营企业家们的主观收益,也就是说,这是他们面对未来所做的利润判断,如果企业家个人对未来信心不足,认为投资风险较高,那么,融资成本的降低使他们发现去冒风险的成本下降了,这或许会激励企业家更多从事那些有风险的项目。总结一下,股票市场的担心是,这种对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便利的政策,如果超过了限度,或者会带来经济资源的浪费,或者会加大市场本身的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金融当局恐怕不容易正好把政策执行在最优限度上。而无论是造成社会资源浪费还是加大市场风险,最后都可能会给银行资金的收回带来困难,股票市场的状况是人们对各种信息条件下未来前景的看法,银行类股票下跌正是反映了这样一种担心。

任何政策的出台,如果事先考虑到经济行为人对它可能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并对这类反应有所应对,一定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前面我们讨论的是市场中企业家对此的反应,现在我们再来看银行。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不是一天了,各类金融机构也要追求利润,要是民营企业有好的利润前景,风险又低,金融机构还会不愿意贷给它们资金吗?显然不会。所以,问题的症结不是金融机构不贷款给民营企业,而是它们为什么不愿意贷给这些企业。同样的逻辑往下推,金融机构可能有两点顾虑。首先就是民营企业的经营风险大,民营企业现在不仅面临国内国际经济环境所隐藏的风险,还经常得应对各类不确定的政策变数,在这种情况下,民营企业的收益前景随时可能会发生逆转。风险大,还想贷到款,自然得支付很高的利息才行。如此一来,民营企业融资贵也就很自然了。其次是民营企业大多为制造业企业,眼下制造业企业的利润较低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因此,要从整体利润不佳的民营企业中,把那些真正经营良好、有着较好利润前景的民营企业给甄别出来,对于金融机构而言,这个成本也是很高的。如此高的甄别成本,民营企业融资不难才怪。金融机构看到贷款给民营企业,一来风险大,二来甄别出好企业又那么难,也就不愿意贷款给它们。现在既然中央银行和银保监会要定下政策目标,金融机构为实现目标,就得另外想辙。或许,各类金融机构最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完成了目标,但这样一来总是会增加一些不必要的交易成本和制度成本,这些成本对金融系统的健康运行多多少少会有所妨害,甚至还会波及实体经济。

哈耶克曾经说过:“通过控制货币来任意决定事件走向,其控制程度是很有限的,货币政策的适用范围则更为有限。”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要得到彻底根治,金融服务质量的提高当然是可以缓解这种现象于一时的,但它或许不是治本之策,甚至还可能会埋下扩大风险的隐患。作为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超过60%的民营经济,我们政府关注民营企业的各类困境是很值得鼓励的。这种关注,如果是给予民营企业与所有其他国民经济主体相同的市场竞争地位,由市场来甄别谁是好企业,金融服务的改善让真正的好企业得益,那么,这对金融机构和民营企业来说,岂不是两全其美的善政!

(作者李井奎为浙江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关键词: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