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10月20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下称“金融委”)召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第十次专题会议,会议由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主任刘鹤主持,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议提出,要在实施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和发挥好资本市场功能三者之间,形成三角形支撑框架,促进国民经济整体良性循环。
对于此次会议首次提出的“三角形支撑框架”有何深意?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CF40学术委员会主席黄益平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三角形支撑框架的提出围绕着稳增长和去风险这一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再提稳健中性,显然是要降低进一步宽松的市场预期。但核心还是要避免新的大水漫灌,控制金融风险。与此同时,改善货币政策传导,在同样金融资源的基础上提高支持增长的效率,促进微观主体活力和发挥资本市场功能。
“稳增长”下的货币政策
第一个“角”强调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处理好稳增长与去杠杆、强监管的关系。金融监管研究院文章指出,金融委的这一表述实际上透露了此次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最核心要义:针对改善整个社会融资构成做文章。
9月多项社融数据低迷。9月新增贷款1.38万亿元,比8月环比增加1000亿元。贷款增加主要体现在短期票据及短期贷款方面,企业中长期贷款仍然仅为3800亿元,占比不足30%,显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仍然疲软;居民中长期贷款4309亿元,比上月有所回落,显示当前居民房地产信贷仍然受到控制。
表外融资持续大幅下滑,新增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分别下降1435亿元、908亿元、547.7亿元;企业债券和股票融资同样疲软,其中,企业债券融资从8月的3376.5亿元回落至141.9亿元;股票融资相比于去年的平均水平728亿元、今年上半年的419亿元,9月仅有271亿元,股权质押风险增加的背景下,股权融资仍旧低迷。
京东金融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向澎湃新闻表示,“三角形支撑框架”的特点在于其针对性,在上一个阶段去杠杆过程中,货币政策偏紧,影子银行规模收缩,造成民营经济融资难融资贵,成为上半年去杠杆主要的清盘对象,因此此次金融为会议第一个就提到货币政策,强调处理好稳增长与去杠杆的关系,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否则民营企业没有办法开展业务,民营经济发展不好,就会影响到整个市场的信心。
华融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指出,银行间市场流动性仍将持续充裕,但信用扩张依然受限。近期货币政策释放的积极信号较多,但基于实体经济的资金供需两端仍存较强约束。资金供给端看,银行较低的风险偏好对信贷扩张构成掣肘。“压存量、限增量”的基调下表外融资依然承压。信用风险较高使债券融资也难大幅放量。资金需求端看,从严调控使得房地产销售及融资需求难以显著回暖,基建投资也受债务约束而提升幅度有限。近期监管部门鼓励银行扩张信用,但实际效果需要更长时间显现,只靠资金面单边作战,实际效果也不会好。
为民营经济提供实质性支持
第二个“角”是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会议强调,特别要聚焦解决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题,实施好民企债券融资支持计划,研究支持民企股权融资,鼓励符合条件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发起设立民企发展支持基金。
此次会议首次专门针对民企提出“债券融资支持计划”和民企股权融资的发展支持基金,执行层面,旨在希望交易商协会、交易所能够专门开辟审核绿色通道。会议提出,完善商业银行考核体系,提高民营企业授信业务的考核权重;健全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对已尽职但出现风险的项目,可免除责任。对暂时遇到经营困难,但产品有市场、项目有发展前景、技术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不盲目停贷、压贷、抽贷、断贷;有效治理附加不合理贷款条件、人为拉长融资链条等问题。
10月22日晚,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 以市场化方式帮助缓解企业融资难。
此前。9月26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在北京揭牌。国家融资担保基金负责人表示,基金主要以再担保业务为主,适当开展股权投资业务,支持各省(区、市)开展政府支持的融资担保业务。为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三农”提供便捷、高效、低成本的贷款。
同样在10月22日晚,央行公告,引导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稳定和促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由人民银行运用再贷款提供部分初始资金,由专业机构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出售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担保增信等多种方式,重点支持暂时遇到困难,但有市场、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同时,人民银行积极支持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以及债券信用增进公司等机构,在加强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的基础上,运用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等多种手段,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改善营商环境、督导民营企业规范经营中的作用。
沈建光认为,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的部分资金来源是再贷款,随着外汇占款占比下降,再贷款逐渐成为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工具。这是在面对外部冲击,经济形势“稳中有变”的局势下,防范系统性风险的举措。
在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方面,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骏认为,政府推出专门支持民营企业的担保基金,将提升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意愿。马骏还预计,监管部门将明确对银行的尽职免责要求,不允许银行以“出现违约就要终身负责“的托词在贷款时对民营企业进行歧视。
市场化取向方能刺激经济活力
第三个“角”是发挥好资本市场枢纽功能。会议强调,要坚持市场化取向,加快完善资本市场基本制度。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近期发布的《2018·径山报告》指出,“市场化取向”一方面是发展资本市场以及与资本市场发展休戚与共的机构投资者,另一方面甚至是更加基础性的一面就是改革政府主导的金融资源配置机制,发挥市场在配置金融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由于国有企业背后的政府信用担保,民营企业无论是在股票市场,还是在债券市场和信贷市场,都面临着隐性歧视。不解决国企享受的隐性担保和民企面临的隐性歧视,整个金融市场就不是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市场机制就会被扭曲。上述报告指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十九大报告的精神切实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需要加快财政体制改革,建立中央和地方事权、财权明确的公共财政体制;金融监管当局要以市场导向、法治化的监管来取代当前运动式的行政管理模式。
从短期来看,马骏认为, 资本市场的资金供给应该会通过国家队进场、保险和银行理财资金入市、上市公司回购等举措得到改善。“一些地方政府开始对上市企业提供流动性支持的举措也会帮助缓解这些企业面临的资金链压力。”
稳预期稳经济,或刚刚开始
上周五一行两会领导同时发声力挺股市,提出九大举措维稳市场,重点表态化解股权质押风险,加大险资入市力度等。与此同时,面对经济困局,财政部近日也表示将推动大规模减税应对。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提出,加大保险资金财务性和战略性投资优质上市公司力度,允许保险资金设立专项产品参与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不纳入权益投资比例监管。证监会主席刘士余表示,证监会始终坚持以改革开放创新为主线来稳定和提振市场信心。银保监会也按照“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相关要求,银保监会制定了《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此外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就“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相关问题回答中国证券报记者提问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可以通过开立证券账户参与非公开发行、协议转让、大宗交易等方式,购买已上市公司股票,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
高层集体发声,信息量巨大,但最核心的内容主要有三点:一是化解股权质押风险,二是加大资金入市力度,三是推进市场基本制度改革。
沈建光称,上述举措均是针对当前经济不稳,预期不稳的背景做出的举措,未来的一段时间将十分重要,11月的G20会议将是重要节点,在此复杂环境下,决策层集体表态稳信心是个积极的信号,未来做好政策协调,对于民营积极遇到的难处给予过渡期考虑,同时推动供给侧改革,在货币政策边际效果递减的背景下,加大财政发力,尤其是推动大规模的减税措施落地,有助于尽早扭转悲观态势,为中国经济与企业信心迎来转机。
伍戈向澎湃新闻表示,此次金融委会议最大的新意在于由国务院副总理的级别发话,因为层级更高,体现出当前决策者确实想扭转当前的困难局面的决心,也释放出会对民营企业有更为实质性支持的信号,更有利于提振资本市场的信心。“接下来还会陆续出台政策,这还只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