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专项债月发数千亿 财政货币政策双护航“稳投资”(3)

2018-09-21 09:13:03    经济参考报  参与评论()人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目前市场上流动性不少,但是银行的风险偏好有所下降,在信贷投放时比较谨慎,目前的政策也是着力引导资金流入实体。他同时表示,银行资金在投向基建项目时也要注意把握市场化原则。

中信证券报告称,若松动表内信用创造的资本约束,将提高表内信用创造的速度,从而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提高货币乘数的办法中,降准是市场已经预期较为充分的工具。公开信息显示,今年以来,央行已两次降准,共释放了将近1.1万亿资金,而近期又接连进行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释放流动性。有市场人士预期,央行或在近期再次实施定向降准。

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

业内人士表示,稳定基建投资关键还是要依靠财政资金、金融资本等撬动更多民间资本进行投入,预计民间资本投资将开启万亿空间。

发改委透露,下一步将加大资金筹措力度。通过规范的PPP方式运作,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铁路项目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按照市场化、法制化原则推进债转股。将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巩固民间投资发展的良好势头。未来将从准入、政策支持、营商环境、信息服务和产权保护等方面推进政策出台,进一步优化民间资本发展环境,推进交通、能源等领域进一步开放,助力民间投资持续向好。

记者了解到,包括PPP条例出台、深化投资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降低民间资本投资门槛、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等系列政策将密集落地。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金山表示,民间投资目前面临的关键问题是信心问题,需要政策有效引导。“社会资本是稳投资的根本力量,尤其是新兴产业基础设施领域,急需社会资本。对于可以产生可持续现金流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要真正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如采用PPP模式、混合所有制或民营资本主导模式。”他说。

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体制政策室主任吴亚平表示,要真正调动各类资本的积极性,首先要从源头上谋划好项目,提高项目的可行性和可经营性,增强项目自身信用或还本付息能力;其次是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要公平对待各类投资主体尤其是民间资本;三是政府信用要通过合法合规的方式对投资项目予以支持。

高玉伟说,当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处于关键阶段,金融去杠杆、严监管的大方向不能变,但要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在此背景下,应发挥大中型银行的“头雁”效应,加大在建项目信贷投放力度,合理确定实体经济利率,带动社会融资成本下降。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