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综合来看,推动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新的动力支撑。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就是要尽快培育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
应该看到,目前,我国距离实现高质量发展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在供给侧,资源要素配置还未完全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节约型转变,生态环境压力比较大。产业实现高端化程度较低,产品优质化程度也不高,企业经济效益有待提升。在需求侧,我国经济对外依赖度偏高,出口中低端产品比重过大;国内需求中,投资率高过常规值,消费空间拓展受到城镇化相对滞后、中等收入群体成长比较缓慢的影响,消费增长潜能难以释放。在体制方面,确保市场经济有效有序运行的法治保障还需进一步完善,目前行政性审批事项多、许可证发放繁琐等现象依然存在,行业垄断多,民营企业进入部分市场门槛高,企业税费负担相对较重,企业实现转型升级难度较大。在创新方面,社会原始创新动力不足,尽管近年来我国科技贡献率、社会专利申请量的增长都比较快,但在核心领域、关键环节、重要基础性零部件等方面,领军人才短缺,技术瓶颈突破缓慢。这些都对更好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形成了制约。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对此,应在着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上下足功夫,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
下一步,应调整需求结构,降低对外需的过度依赖,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将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作为引领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释放潜在消费需求、挖掘消费结构升级带来的新需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等,以此更好催生增量需求;同时要调整产业结构,改变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分工地位,利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带来的新技术成果,将重点放在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上,力争在短期内形成一批对国民经济有支撑作用的支柱性产业,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推出一批在国内外有质量优势的品牌产品。(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马晓河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建立与之相对应考核体系的呼声越来越大。中财办主任刘鹤近日在达沃斯论坛发言称,今后几年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结构政策、改革政策、社会政策都将围绕高质量发展的总要求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