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这种背离商业本质、过度关注估值的做法,会让一些人把对独角兽企业的投资变成一场“豪赌”。投资圈有一种“赛道论”颇为流行,即投资人无需相马,只要给所有赛道的马都押注,总有一匹是赢家。
从网约车到母婴电商平台,再到互联网金融,红包大战一直源源不断;从电商平台到二手车交易平台,再到英语在线教育,广告大战此起彼伏……类似非常规的“烧钱”,即便迅速“吸粉”也难以为继,更造成创新资源的浪费。其中,20多个共享单车项目的陨落,就是典型例证。
“不通过改进技术、提升服务与完善商业模式来关心用户价值、解决市场痛点,而是融资后就砸钱投广告、买流量,以支撑销售数据,从而在最短时间内获得高估值,这种打激素催肥的‘独角兽’,块头再大也是虚胖。”姚娜说。
“中国企业创新常出现‘羊群效应’,即创新的同质化严重,这在‘独角兽热’中也不罕见。比如新能源汽车,在美国搞整车的创新企业只有特斯拉,其它创新型企业会主动做配套。而国内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多达230家,扎堆现象明显。”吴作义说。
“以估值论英雄”也不利于初创企业健康发展。独角兽企业的投资人,不仅有独立的私募基金,还有超级公司。这些超级公司借助收购补足短板,也有的借收购打压、封藏会对自己造成商业冲击的潜在对手,而被收购的独角兽企业,在将公司决策权让渡于资本的同时,也往往会失去创新的主动权。
保护创新的多样性很重要,资本市场应当发挥雪中送炭的作用
对于独角兽企业估值的争议,已经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估值的水分很大。一定要在细分市场上有领导地位,创业团队强,业务可延展性强,这些才是成为独角兽企业的必要条件。”高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