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中投副总经理谈资管业务:要告诉客户最坏的情况下会损失多少(3)

2018-01-16 09:29:16    澎湃新闻  参与评论()人

其实,无论是资管业务、理财业务,还是银行跟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通道业务,都属于影子银行。影子银行是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麦卡利提出的概念,中国的影子银行处在相对快速的增长过程,道理和刚才叙述的类似,即银行在转型期需要获取其它来源的收入,使收入多元化,这就在无形中从表内走向表外。

资管行业监管的“道”与“术”

既然提到资管新规,就一定要考虑到监管的变轨。我一直认为“强监管”的“强”是动词而非形容词,“强”是强化、加强的意思。监管不分强弱,监管只有好坏和是否适度。

结合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我想给大家梳理几条我自己的思考。

思考之一,不要过分区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仔细研究西方的虚拟经济乃至全球的虚拟经济就会发现,“虚拟经济”本身的词根也是指向“价值”的,与“实体经济”的指向是高度一致的。

思考之二,价值理性在金融领域特别是资管领域体现在两个根本性概念,就是货币的时间价值,以及风险和收益的正相关关系。如果资管业务能充分体现这两条根本价值,我们就可以说这个产品的设置是合乎价值理性的。如果我告诉你,你承担了低风险同时获得了高收益,并且你还相信的话,那不是我的价值出了问题就是你的价值出了问题。

思考之三,工具理性怎么达到资管领域的价值目标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两点,信息披露以及合格投资人建设。这听起来是很简单的两点,但做起来却不一定简单。

思考之四,资管业务转型的价值理性体现在什么方面呢?我认为是要体现金融中介的职能,也就是说,资管业务本身是中间业务,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弥合投资人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供需,因此不应在资金池的运作基础之上发展出来类自营业务,这样就不是金融中介了。并且,资管业务获得的收益理应是投资人收益的一部分,在扣除必要成本等收益之外,资管机构应让收益全部回归到投资人手中。如果资管机构只是给投资人一个既定收益,而其他增量部分全被消化的话,也不能叫做金融中介。所以,它的价值理性应该是金融中介职能的回归。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