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消费 > 正文

“茶喝不炒”:别了,批发的“大师”(2)

2019-04-11 09:33:06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别让炒茶毁掉茶叶市场

可能有人会说,既然是市场定价,商家开什么价格是他自己的事情,如果价格太高,消费者自然会用脚投票。这话好像有些道理,实则不然。一方面,商家定价不合理,涉及商业不诚信的行为。试想,原来武夷岩茶的价格不过几百块钱一斤,为什么短时间内飙涨到数千元乃至于数十万元,其合理性何在?这说明,武夷岩茶定价并非纯粹受市场供求影响,而是人为炒作因素在发挥主要作用。另一方面,畸高定价给商家浑水摸鱼、牟取暴利制造了灰色地带。

更重要的是,炒作武夷岩茶的做法不仅坑害消费者,而且将对当地茶叶市场构成长久伤害。类似手法,我们早就从普洱茶、铁观音、老白茶等茶叶的天价炒作案例中领略过了,哪怕是把某款茶叶吹上了天,最终牛皮一定会吹破,而到那时候,各路炒作资金赚得盆满钵满,高位接盘的茶叶爱好者、盲目扩大生产的茶农,却只能面对惨痛的现实。所以,对于这一轮武夷岩茶炒作,笔者希望被其忽悠的人能少一些,也希望当地政府、茶农能够有所警醒,不要掉入这种人造神话的陷阱。【详细】

正如业内人士表示,这样的炒作可能砸了武夷岩茶的金字招牌,不利于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确如此,不理性且背离市场规则的无底线“炒”,只会让茶叶价格虚高。不仅会纵容市场畸形,更会败坏乃至毁掉一个行业及地方的发展形象,而最终遭受灾难的是市场末端的消费者以及广大茶农。故此,绝不能让炒茶毁掉茶叶市场。【详细】

茶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炒”的

概念先行,是炒作的套路,或者是通病。但茶叶的制作和销售,玩不得虚头。一个源于茶文化和现实环境的概念,值得肯定,但由不得生搬硬套、胡吹一通。茶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炒”的。茶饮讲究一个淡泊,如此吃相难看,如此不择手段,真是对源远流长的茶文化的大不敬。市场之事,遵循的是市场规律、规则。喝到肚子里的该是茶韵,而不是虚假的价格。【详细】

关键词: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