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消费 > 正文

预付款变消费贷成新消费陷阱(3)

2019-01-30 09:19:36    经济日报  参与评论()人

2018年8月份,消费者乔女士向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消费者协会凤凰岭分会投诉,称她于2018年6月份在乌海市某家居广场订购了一套35000元的家具,送达后发现家具和订购的商品有色差,并且尺寸也与定购商品不符,消费者要求经营者更换未果,遂投诉到消费者协会。

经调查,消协工作人员认为定制商品未按约定制作,属于经营者违约,经营者应按照合同约定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最终经过调解,经营者向消费者补偿2000元。

海淘商品鉴定难成痛点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跨境网购消费呈现出普及化、常态化、品质化特征。据了解,跨境网购尽管相对高端,但相关投诉也居高不下,海淘商品是否真的具备高品质,是不是正品,成为消费者普遍关心的问题。

近期,网易考拉与消费者就加拿大鹅羽绒服真假问题的口水战,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

据张德志介绍,由于“海淘”商品不同于国内生产和销售的商品,其货品来源比较广,一般涉及多个国家、多个产地、多个渠道,货源复杂必然带来风险增加。再加上传统“海淘”模式要经过海外购物网站、转运公司、仓库、快递公司等多个环节,环节复杂也会加大风险。

据有关媒体报道,跨境商品的假货问题存在三种现象。一是假物流卖假货。部分商品未经正规渠道生产,在没有获得品牌方授权的情况下,通过一些黑工厂、小作坊生产,之后贴上伪造的商标,在互联网上标榜正品并出售,之后通过虚假物流方式,显示从国外发货;二是真物流卖假货;三是假物流卖真货。假物流卖真货即通常所说的走私商品。在跨境进口领域的走私一般是指在进出口过程中,不缴或少缴应该缴纳的关税等进口税金。

同时,在实际海淘购物过程中,跨境电商平台都会强调国内专柜正品与海外正品版本存在差异,但经过多个环节才辗转到达消费者手中的海淘商品到底是不是正品?该去哪里鉴定?这是困扰各级消协组织和广大消费者的痛点和难点。张德志坦言:“此类问题,我们缺少实际成功解决的案例支撑,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跨境网购领域商品鉴定复杂和棘手,已成为消协组织和有关监管部门今后需要重点攻克的难题。”

关键词: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