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央行的“麻辣粉”与“给每个人发钱”

2018-06-14 09:09:27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新投放的货币如何流向实业?如何避免资本高度集中的企业过度融资?如何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

央行MLF的作为

近期,银保监会出台了《银行业金融机构联合授信管理办法(试行)》(下称《联合授信》),要求“在3家以上银行业金融机构有融资余额,且融资余额合计在50亿元以上的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建立联合授信机制”。同期,央行宣布适当扩大中期借贷便利(MLF)担保品范围,突出了小微企业债、绿色债以及小微企业贷款、绿色贷款并优先接受为担保品。这些举措都是在着力解决货币发行的传导流向难题。

但是,《联合授信》似乎忽略了:风险评估是各个金融机构的核心商业价值和商业秘密,风险偏好和风险承担应是各个金融机构的独立选择。文件提到了自由选择、开放进入和自主定价,“联合授信委员会不得统一规定对企业的利率、期限、抵(质)押要求等融资条件”。这反映了政策制定者的担心,也是未来实施中企业的顾虑:在联合体制下,面对充分交流、默默联手的银行家们,企业还有多少议价空间?

扩大MLF担保品范围,离不开政策趣味的行政选项。比较上世纪80、90年代的大一统授信体制,虽然有着截然不同的市场经济背景,但两个政策显然有着某些相同的计划旨趣。

而在西方,以利率或资产负债表业务等政策主导的货币发行传导机制,同样也存在资金过于集中涌向金融市场、资本实力雄厚的大企业的问题。以资产负债表业务为例,作为市场行为,央行同样是交易一方,也就要考虑对手能够偿还,因此它要挑选信用较高的金融机构。后者,是按盈利和风险的平衡来选择自己的信用较高客户,对价中增加了违约考虑。传导有成本,按信用阶梯逐级留下买路钱。

1234...6全文 6 下一页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