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风险定价渐唱主角,基金经理们严防债市踩雷

2018-06-04 09:33:17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以此前中票违约的凯迪生态的财务指标为例,2014~2016年这三年公司资产规模实现突飞猛进式的增长(从140亿到420亿元),通过银行贷款、定向增发、融资租赁、信托融资、资产证券化、发债做大规模,其中债权融资约160亿元(有一部分是合并带入负债),前期巨额融资带来高额财务压力(2016年财务费用达16亿元),加之大规模的电厂建设、原燃料的付现费用以及垫资帮股东施工,公司现金流快速消耗,但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回款时滞较长、部分电厂规划建设或者发电量低于预期、境外工程回款慢,以及货币政策收紧、非标回表等政策导致的融资渠道收紧,最终导致违约。

在民企债券违约事件陆续爆发期,记者也了解到,多数机构仍以配置国企和央企债券、政策性金融债、存单等为主。

风险定价重要性提升

其实,违约对中国债市而言“焉知非福”。随着信用利差拉大,机构对于风险定价的关注度不断提升,这也是与国际标准逐步接轨的表现。

IMF亚太部门助理主任詹姆斯·丹尼尔近期对第一财经记者称:“一定程度的债券违约是市场健康的体现,当前中国债市违约率很低,对于全球第三大债券市场而言,违约率很低或为零是不正常的。如果任何投资的风险水平都是一样的,就无法择优配置。”

黄嘉诚表示,中国市场的违约率目前只有0.1%~0.2%,仍然低于许多地区和市场。比如,以美元计价的亚洲高收益债券违约率大概能达到3%~4%;而中国市场的违约总额目前达到910亿元人民币,这一金额也只占债务总量的约0.12%。

“违约的打破是有序的,旧的风险能够得到释放,经济就有一个发展的空间。就信用分析而言,随着债市有了更全面的违约率、回收率,做信用风险定价就有更加合理、更强的依据,这是债市升级的体现,当然对信用风险管理的要求也就更高了。”中诚信国际研究院评级与债券研究部副总经理李诗表示,除了违约风险,投资组合的信用风险管理还要考虑个券的流动性风险,以及发生评级变动、估值调整的风险等。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