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40年:中国城市化的两部曲

2018-05-22 09:11:42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通过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10亿人的吃饭问题,把8亿农民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为工业化提供了劳动力基础;上世纪80年代风起云涌的乡镇企业,是农民从乡村到工厂的第一次尝试。因为不能离开土地,农民就把工厂开在了农村;1992年以后,农民工进城的限制取消,城镇中的工厂——也就是民营企业开始迅速崛起。

住房商品化和加入WTO这两件事,为城镇里的工厂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房地产拉动了基建、建材、汽车、家电、机械等行业,使得过去十多年中我国没有内需不足问题。加入WTO则使得中国巨大的劳动力和世界成熟的商品流通市场结合,带来了巨大的外需。内外需结合,拉动了中国的工业生产,释放了巨大的生产力,生产技术得到巨大进步,形成了巨大的产能。

在和世界市场结合的过程中,在内外需的双重拉动下,中国的中低端制造业的竞争力得到极大提高,基本完成了初级和中级工业化,为更高级的工业化奠定了经济和技术基础。回首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可以说这是迄今为止最大的成就。

这一发展阶段的典型特征,是全国成了个大工地,各地都在修工厂、搞基建、建房子。招商引资和工业园区,是快速工业化的重要抓手,实质是降低工业化的初始成本,快速形成产能,开拓和占领国内外市场。大规模基建的实质,是完善基础设施网络,降低市场流通的成本,帮助形成更大规模的市场。房地产的实质,不仅是满足居住需求,更重要的是为投资渠道匮乏的中国居民提供了重要的储蓄机制,为居民发行“城市发展股票”,买了这个“股票”的人,都获利颇丰。

中国农民进城第二步:从工厂到城市

前面讲的是从乡村到工厂,中国农民进城的第一步。在此之后,中国农民开始了从工厂到城市的第二步征程。这个阶段的特征,是城市替代工厂,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从2013年开始,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集中表现为经济增速的“三个反超”和房地产价格的“一个分化”。这“三个反超”和“一个分化”,从数据上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

经济增速上的“三个反超”,指的是大城市对中小城市的反超、消费型城市对投资型城市的反超、服务型城市对制造型城市的反超。这三个反超,说明以服务和消费为基本特征的大城市,已经取代以投资和制造为基本特征的中小城市,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