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业绩分化、模式切换,券业小跑进入格局重塑期

2018-05-17 09:10:50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邵子钦也表示称,表面上看资管规模总量在萎缩,但这是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对于具有基础资产控制,产品创设和风险管理能力的公司来说,是凸显核心竞争力,扩大资产管理规模的新机遇。当前,中国仍处于散户机构化的过程之中,投资者教育仍有待进一步深化,机构成熟度还需要通过进一步洗牌而提升。从产品类型来看,现阶段主动型投资产品仍占有一席之地,而被动型产品、另类投资和特殊解决方案资产也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

同样是经历了监管收紧和行业整顿,投行业务却呈现了另一番景象。

今年一季度IPO累计承销37个,募资398亿元,规模同比下降43%;审核趋严,被否率大幅增长。再融资规模再度收缩,一季度规模4731亿元,同比下滑7%。同期债券募资7063亿元,同比增加5%,公司债、企业债规模均有显著增加。受此影响,上市券商投行业务收入同比下降了近三成,拖累业绩表现。一季报显示,30家上市券商实现营业收入600.16亿元,同比下滑1%;实现净利润188.63亿元,同比下降了11%。

受发行节奏和市场波动影响,投行业务收入仍处于较大波动之中。在降薪、裁员等消息纷扰下,“投行寒冬”似乎越来越近。而与资管业务发展趋势类似的是,行业分化开始明显,承销规模集中度和市场份额均在向头部券商集中。

在分析师看来,自2015年行业监管从严后,大券商投行业务风控合规更加严格、经营较为稳健规范,面临的监管风险相对较少;IPO审核从严常态化,大型投行经营更为规范、合规标准更高、团队经验和项目资源更为丰富,IPO审核通过率往往较高。未来,伴随券商资本市场融资核心地位加强,国内券商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大券商在投行、股权投资、主动管理等机构业务具备核心竞争力,市场份额还会有所提升。

为何“强者恒强”成共识?

据不完全统计,5月刚刚过半,“强者恒强”这个词就在非银行业研究报告中就出现了近30次。若以2016年底分析师开始频繁提及来计算,出现频率可能还要惊人。

在分析师看来,2015年下半年,股市异常波动暴露了较多风险点,行业进入强监管周期。在这一环境下,经营管理效率高,资本实力强劲的券商,更有优势去抵御风险。而在券商行业开启多元化业务布局的过程中,竞争日益激烈;业务链完善、客群基础稳定、资质优良的大券商也相对更具优势。中小券商可以通过单点突破,找到业绩增长点,但全面综合发展难以实现。这是“强者恒强”的基本逻辑。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