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详解港交所25年最重大改革:“新经济”如何助力交易所升级

2018-05-02 13:01:55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另一方面,任秀芬称,即便通过了第一期临床试验,药物的成功率也是很不稳定的因素,而且很多中小型企业也会担心自身的风险,因为启动IPO的成本不低,又要权衡机会成本、法律、审计、经济成本,所以可能中小企业可能要多走几轮融资,才会走上真正的上市之路。

严格把控生物科技公司

在这样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王磊认为,投资标的的管理层和投资团队也是值得投资者仔细考量的,从管理层的角度来说,如果是生物科技公司,这些管理层都是科学家,在相关领域内享有一定知名度,还是值得信赖的,另一方面,投资者可以尽量从A轮、B轮的投资者中,寻找一些相对知名的投资者的身影,因为这些知名投资者通常都有专业的团队在风险控制上把关,对于企业的调查也会比较详细。

与此同时,基于生物科技行业的专业性质,联交所正在招揽业界专家组成的生物科技咨询小组,小组成员的工作只属于咨询性质,联交所、上市委员会、证监会只会在有需要时才会咨询个别成员意见。李小加在此前的记者会上称,目前生物科技咨询小组名单正在确定,大约会有12至14名专家,会到4月30日再正式公布。

李小加称,这些专家都是生物科技领域的专家,主要是分析师、科学家或者是药物公司的分析员,他们在生命科技方面都有很丰富的经验,并且对于临床试验检验标准也非常熟悉,但他们不会参与、批准某些个案的审查,他们的主要功能是专家顾问委员,向港交所、上市委员会或证监会提供建议和顾问,但他们没有权利决定或推荐,同时,咨询小组会有严格的利益冲突回避制度,避免专家做出有偏见的建议。

除了生物科技公司本身的风险,也有很多市场人士担心,生物科技公司会被用来“借壳上市”的风险也很大,比如有些公司专门收购一些名字或者性质是跟生物科技公司相关的,但实际上这些公司的资产质量非常差。

港交所在规定中称,如果联交所认为生物科技公司发行人未能履行其须维持重组营运或资产的持续责任,最多给予12个月的补救期,发行人须在该段时限内重新符合有关规定,否则联交所将取消其上市地位。相对于其他上市公司,这一除牌制度更加快速便捷。

尽管如此,投资者还是需要小心这类公司的风险,任秀芬认为,这些透过新型上市制度上市的公司,绝对不会是传统小股民倾向蓝筹的那种投资,即便是新经济、创新的公司,投资者也要特别小心地去观察,哪怕这些公司可以在监管机构的层层筛选下成功上市,但也不代表投资者就一定能承受这样的风险。

同股不同权制度下的投资者保护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

    点击加载更多相关新闻
    没有更多相关新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