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仿制药进口替代加速,优质药品纳入医保

2018-04-09 09:34:30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这个政策出台后,大大鼓励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让仿制药企业的利益有了保障,企业有了回报,才能更进一步解决创新问题,科研也会加强。”郑维义表示,一致性评价的投入很高,一个品种需要500万元~1000万元的资金成本,而且环保成本的增加,使得一些小企业的压力更大。因此,医药产业的下一轮并购将继续,医药领域将出现更集中、大而强、研发能力更强的趋势。

事实上,这场医药产业大鱼吃小鱼的游戏早已开始。国务院2015年8月发布《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之后,中国药企的数量已经消失了689家。从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2017年度食品药品监管统计年报》中可以发现,截至2017年11月底,全国共有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4376家。而这个数字在2015年尚为5065家。

“其实这两年,医药领域的并购一直在持续,标的已经被筛过很多遍了,优质标的越来越少。” 北京鼎臣医药咨询负责人史立臣对第一财经表示。

早在2015年药审改革的启动,多种措施都在收紧中小仿制药企业的生存空间。2016年连续出台了《药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收费标准》调整了药品注册收费标准,从过去的20万元批号换证提高到62.4万元。从批号终身制到五年一换证。这一道行政命令,让那些手中握着上百张药品批号的企业,极为慎重地开始了筛选。

随后,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又紧接着发布了《关于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工作的公告(2015年第117号)》,以及《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使得过去存在临床数据造假的药品自行选择了退出,而想继续生产的药企必须进行药品一致性评价,直到仿制药与原研等效。

根据投中(CVSource)数据库统计,2014年,国内医药行业宣布并购案例343起,已公布金额累计130.29亿美元。其中已完成的并购案例为119起,已公布并购规模累计达到72.14亿美元。2016年并购宣布交易案例647起,交易规模223.99亿美元,与2015年相比,数量下降了11.73%,交易额下降了12.99%。

截至2017年10月25日,医药生物类上市公司发生并购事件223起,总涉及金额约490亿元。并购市场虽然较2015年有所回落,但是大体上在各个指标上都超越了之前的几年,因此并购市场处于稳步平衡发展的过程中。

“做一个品种的一致性评价,所需费用至少500万~1000万元,这对75%的销售额在5000万元以下的企业来讲,是无法承担的。因此,在启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之前,一个药品批号交易上千万元,启动之后,十几万元就可以买到一个批号。”史立臣表示。

当批号变得不值钱时,那些不足5000万元销售额的企业,要么把自己卖出去,要么转型。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